这还仅仅是48所下属企业中的一家,更牛的在后头!有着46年历史的48所位于天心区,本是集产、学、研、企、军于一体的军民两用型研究所,除了光电科技外,另还有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和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2家有限公司。唐景庭介绍,48所近年来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1.7亿元增至2008年的10.15亿元,再从2009年的15.3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40亿元。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湖南
能源之危迫使人们仰望星空,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打起了向太阳借“火”的念头。太阳能作为最有前途的新兴能源,它每发电消耗1度电可产生40度电的效益。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每度6美分的成本便足以取代传统燃料发电,成为主流能源,预计到2050年,太阳能将占人类使用能源的35%以上,成为第一大能源。
“但是目前,阻挡太阳能进入国内寻常百姓家的‘拦路虎’是成本和原料,太阳能发电成本是常规发电成本的6到8倍!”童晖在一条日产1000块电池片的流水线边算了本账:一个生产100MW电池片的厂房,占地面积仅几百平方米,使用劳动力430人,但是它的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均产值则有200多万元。如果通过科技创新并使原料国产化,那光伏产业的前景不可限量。
“用自己的装备,创造中国光伏产业的奇迹!”唐景庭明显地认识到了这点,于是48所定下这句话作为奋斗目标。唐景庭介绍,2005年以前,48所的发展格局是“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装备在湖南”,他们通过产研结合连续成功开发了单晶炉、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一系列光伏装备新产品,这些设备不仅大部分技术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一条标准的25MW电池线,如果完全依赖进口需要花费近7000万元,而国产设备只要2500万元左右。按照光伏设备3年折旧期特点计算,折合到每一瓦,采用国产设备生产的产品具有每瓦0.60元的成本优势。这对于任何一家光伏企业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而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据。
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建设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集群项目的方案,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湖南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加以规划发展。48所顺势而为,果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由单一装备向装备和产品同时并举的战略转型,由此实施“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湖南”的战略布局,长沙“十大产业项目”之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