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一系列的数据还是无法澄清某些人心中的疑虑,他们或许会继续质疑:“即便光伏产业算不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但其生产过程毕竟是有一定能源消耗的。而消耗这些能源所生产的光伏产品绝大多数都销往国外,这岂不是中国的损失吗?”如果这样的质疑成立的话,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出口产品,包括食品、服装在内,都是在耗费中国的能源,减少外国的能源消耗。唯一的区别是,食品、服装的使用价值在于解决温饱,而光伏产品的价值在于可以生产电能。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也并不是对国外市场“情有独钟”,相反,中国企业更愿意看到绿色能源能在自己的祖国得到普及。
即便抛开“爱国主义”的宏大叙事,在商言商,谁又不希望拓展身边的市场以节省物流成本呢?光伏组件90%以上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并不是国内业者希望看到的。
然而就目前而言,光伏产业的发展还不能脱离政府的资金支持,光伏发电的成本虽然逐年下降,但仍未达到业内所期盼的平价上网的目标。因此,在中国政府尚未出台具有普适性的扶持政策(例如上网电价的确立)之前,中国制造的光伏组件流向政策环境更为成熟的欧洲国家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光伏发电的补贴采取审慎的态度是明智的。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而这两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欧洲国家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恰好为光伏制造业扩大市场、拓展融资渠道起到了杠杆作用。而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恰恰为我国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如果我们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的过程中,看准时机,适时地推出上网电价,可以较小的代价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这样,就可以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前提之下,让绿色能源服务于中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