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低碳城市” 光伏产业是否迷失自我?

  事实上,低碳行业也好、产品也好,从最终效果来看未必都是低碳的。继续拿光伏产业举例,光伏电池所用的多晶硅在生产过程中的耗电量甚至比电解铝还高,更遑论在制造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对土壤潜在污染威胁。再说风电,风电上网难姑且不论,更为可耻的是,某些研究机构利用国家研发资金,耗巨资研发出的风电机组发电能力低到可笑的地步,这到底是低碳还是浪费?

  在某些人看来,是不是真的低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利用这个概念得到多少实惠。至于光伏产业能耗是否高、潜在污染威胁是否大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能吸引资金,只要能发展经济,只要能创造税收,就是好事。挂低碳的羊头,卖高能耗的狗肉不重要,反正全球变暖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毁灭地球,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各地热衷于低碳概念,关键就在于低碳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政策优惠可能。两头在外的光伏行业把绿色输出给别人,把碳排放留给自己,低碳吗?未必!凡事挂上低碳的牌子,就容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属于鼓励范畴。

  不仅是地方政府,国企也热衷于此。根据《京都议定书》,有减排硬约束指标的发达国家可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碳交易在国际市场是一笔不小的买卖。据估计,201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总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能源企业,近些年来通过建设新能源项目、降低老设备排放等方式,在全球碳交易中长袖善舞,赚取了不少利润,因此低碳概念能够在中国大行其事。

  2012年就要到了,《京都议定书》也就到期了。显然不能指望正在进行的坎昆会议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在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将会怎样看待减排问题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鉴于中国人均碳排放很快就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不用指望2012年之后仍有一个像《京都议定书》一样对中国极其有利的减排国际条约。

  在外部环境不明朗且可能重大逆转的局面下,国内各城市低碳热将面临怎样前景不得而知;目前看起来尚可、且能吸引大量资金的低碳概念将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更是无法预测。

  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在没有国内强法律约束、没有国内完善碳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将希望放在发达国家的补贴上终究是一件不怎么靠谱的事情。等“低碳城市”热的潮水退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究竟是谁在裸泳。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