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关键的是,多晶硅环节的供应不足局面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有所缓解。相反,当时间来到2010年,电池组件厂商经过更大一轮的扩张动作之后,这种局面完全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消费市场,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全球市场行业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多晶硅市场供应趋紧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全球多晶硅产业的实际产能不足。
而当市场层面出现供应趋紧的状况,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多晶硅相关产业政策的收紧,进口高涨、价格续升也就自然不难理解。
但这种平稳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刻便被打破,从5月中下旬开始,国内多晶硅价格出现了剧烈下滑,国内报价从4月的66-72万元/ 吨降至43-50万元/吨,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0%。
与这种剧烈变动的现货市场行情相对应的是二季度中国多晶硅进口量逐月递减。
三、201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1年6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4692吨,同比增长23.9%,环比下降11.0%, 1-6月份累计进口30389吨。
2011年5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273吨,1-5月份累计进口25697吨,同比增长65.28%。其中,美国、韩国、德国依然是中国多晶硅三大进口地。分别达到1718吨、1197吨、1072吨。
2011年4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664吨,同比增长72.6%,环比下降4.3%。其中从韩国进口1806吨、从美国进口1423吨、从德国进口1002吨。 1-4月份累计进口20424吨。
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2011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521吨。同比上升74.8%;2011年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3316吨,同比上升25.3%;2011年3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921吨,同比上升82.8%;2011年1-3月我国多晶硅累计进口量为14758吨,同比上升63.2%。
《OFweek Solar视界》认为,其实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光伏终端市场已经逐步活跃,进入2010年更不用说。随着德国抢装行情的进一步延续,对电池组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那么势必会刺激中国市场的多晶硅需求,事实上2010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的进口量也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与2011年一季度的数据相比,2010年的数据现在也只能称之为相对高位。
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的持续高涨,一方面自然与上面所提到的光伏厂商2010年更大一步的扩产步伐有关,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不计其数的中国光伏厂商的身影;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多晶硅产能的整体提升步伐相对缓慢有关。虽然从2010年开始,包括保利协鑫、赛维LDK等企业的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甚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以往全球七大厂商所把控的多晶硅产业固有格局,但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显然无法弥补中国多晶硅产业整体落后的局面。再加上国务院“38号文”紧箍咒的束缚,整个2010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新开工项目极少,产能提升缓慢也就不难理解。
而2011年二季度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的逐月递减,则显而易见与行业的整体环境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