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补贴标准问题。今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终于出台,通知规定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1.15元。这一补贴政策出台时间虽然太晚,且相对于西方国家标准也较低,但毕竟有了政策,因此必将对国内的光伏发电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立项多年而未开工的一些光伏项目在政策出台后立即开工建设就是明证。但这一补贴政策却未考虑地区差异,实行一刀切,明显不符合中国国情。对于西部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如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这些地区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大多在2000小时以上,按照这一价格,投资者将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但在东部地区,不仅光照条件较差,且土地价格也比西部高,按照这一价格,则很难收回投资,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收回投资。
专家:发展还需解决输电问题
“新政策将导致光伏投资涌向西部地区,给并网造成压力。”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
林伯强认为,由于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投资收益率较高,而该地区能源需求较少,大量的光伏发电需要通过远距离运输。一旦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加,电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不解决电网成本分摊问题,将导致只有装机却发不出电的局面。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通知》明确了统一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但是与风能、水能等其它能源类似,太阳能资源也具有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我国虽然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西部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而东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欠丰富。
林伯强认为,一方面全国统一标杆电价的确认,使得地方有章可循,但是各地光伏发电成本不一,在太阳能资源有限的东部地区,统一制定的标杆电价并不能覆盖发电成本,如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则需要地方政府自行拿出补贴。林伯强介绍,此前业内希望的是区域电价,而非全国统一定价,江浙地区的标杆上网电价最好在1.5元左右。
事实上,2009年我国出台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时,便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标杆上网电价。有分析人士预计,在目前单一标杆上网电价的基础上,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细化标杆上网电价的内容,以鼓励对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光伏电站项目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