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 晶科“污染门”
晶科海宁污染事件
9月19日下午3时,遭浙江海宁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以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公开致歉。
不过,当天,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坚称,此前发生的河道污染事故“是个意外”,晶科的固体废料堆放与村民得癌症“没有任何关系”,而“造谣晶科污染导致村民患癌症的肇事者”已经被抓。
但此次“谣言”,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而这也许只是浙江“光伏大跃进”诸多隐忧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企业“先投产后环评”的例子并不鲜见。
大跃进隐患
此次事件,或是提高行业环保水平的契机。
虽然,“晶科排污导致村民患癌”已被认定为“谣言”,但其污染事实,也因此大白于天下。
而晶科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整个浙江光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当地众多光伏项目匆匆上马,而环评落后于投产、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并不少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大企业为了谋求规模扩张而兼并小企业,但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缺陷很难弥补,如果要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费用又相当大。但景朝晖对本报记者称,晶科2009年接手太阳谷后,已对整个生产线做了整改,包括扩张产能,总投入达到3000万人民币。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浙江在光伏行业的发展不如江苏和安徽,省内没有一家大型领军企业。晶科作为国内比较领先的光伏企业,在落户海宁时,肯定会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可能存在“没有落实环保就上马项目”的所谓“先上车后买票现象”。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宁市环保局今年4月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的排污问题,但却执行不力。
9月19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表示,在某种意义上,晶科能源的污染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契机,让政府好好思考,企业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周边居民健康的问题”,“也可以借此对所有光伏企业做一次大的整改,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