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界之光伏“双反”追踪: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解开悬念

  最容易犯的错误,往往不是问错的问题,而是把片面的答案当作标准答案。比如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

  此次“双反”,戏剧性的结果是悬念仍在继续。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在11月8日讨论会后,美国贸易委员会将原定于11月19日的裁定时间延迟到了12月2日。这也意味着,尚未解除双反之剑落下的危险。10月24日,美国商务部和贸易委员接受了申请并开始着手调查和前期准备。

  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太阳能组件双反案影响的绝不仅是国内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及全球行业都会受到重创。而且,美国政府一旦立案,欧洲必然跟进,负面效应将进一步被放大,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美国市场原本被寄予了厚望。由于作为光伏最大市场的欧洲补贴政策下调,市场需求收紧,很多中国企业不约而同将目光锁定了美国。如2011年3月,赛维就向加利福尼亚州罗斯维尔市的太阳动力公司(Solar Power Inc。)投资3300万美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美国市场。如今来看,这些美好的预期需要及时下调了。英利国际业务部一位离职员工介绍,去年英利美国市场销售份额达到11%,今年初定下15%的目标。但受双反调查影响,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已成未知数。

  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补贴申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0年9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申请,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中国新能源的补贴政策和实践做法发起“301调查”,后中国上诉到WTO,最终不了了之。但如果美国商务部对双反立案,其结果完全由美国商务部决定,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左右。

  但双反毕竟是把双刃剑。业内人士分析,惩罚性贸易关税一旦征收,伤害的势必是中美两方市场。事实上,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多晶硅原料、辅料高达50亿美元,而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为20亿美元。贸易关税一旦征收,除了逼迫中国光伏制造商涨价外,也会波及到美国多晶硅生产商道康宁、硅片巨头MEMC以及光伏高端材料生产企业杜邦。

  这些企业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介绍,美国MEMC公司主动跟她联系,愿意提供数据来驳斥这七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申诉。作为上游原料供应商,MEMC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李俊峰表示,11月8日的讨论会后,对于中国的形势相对好了一些。讨论会上,Firstsolar等美国光伏企业论述了三个观点:一、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是普遍趋势。二、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三、若贸易关税征收,将会增加美国使用清洁能源的成本。

  这些细枝末节足够考验很多人的想象力。对于身处冰点以下的全球光伏产业来说,如果双反调查被美国政府正式立案,究竟谁会第一个倒下?

  利益驱使

  过去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确实令人咋舌。尽管这个市场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但这足够让一些海外竞争对手放大担忧了。据德国光伏杂志《Photon International》统计,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3GW,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7.8%。全球光伏制造业的半壁江山被中国企业占据,让企图通过新能源发展振兴制造业和提高就业机会的美国感到不悦,尤其是在美国光伏制造业发展并不如意的时期。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工会主席理查德•布鲁明戴尔(Richard Bloomingdale):“我们对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还是寄予厚望的,确实是产生了很多的工作机会,但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还有一个很高的失业率。”

  更直观的是美国光伏企业倒闭名单。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收紧的环境下,美国前段时间有不少光伏企业倒闭,其中不乏全球知名企业。如加州的Solyndra、马塞诸塞州的Evergreen Solar以及纽约的Spectra Watt。不久前,BP也宣布在美国的光伏工厂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关闭。据GTM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约有1/5的光伏制造商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美国光伏制造商将破产潮归咎为中国同行的低价倾销,且认为中国企业如此大幅降低产品价格背后是中国政府的高额补贴。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