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就目前市面上来讲,农业大棚这一类的产品已经有很多形式。这类大棚的优点就是完全利用了空地,节省了空间资源,以及有效地利用日光资源,但是在国内这种产品对于阳光的利用率是比较差的。
在欧洲,以番茄为例,利用光伏温室系统,在每平米上的产量可以达到100-150公斤,而国内的农业大棚的产量只能达到20公斤,相差好几倍。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农业大棚只是初步地利用了资源,并给农作物提供了适当的环境、温度、水、空气、二氧化碳等,没有从更高的层面来考虑植物吸收阳光的利用率到底是多少,也就是说其实在很大一部分上阳光资源是浪费了。
正基于此,帷盛太阳能考虑的是将这部分阳光充分的利用起来,扩展光伏电站的应用空间。农业用地无可厚非,而我们可以在已经占用的地面上把日光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这就是我们开发这款产品的初衷。在实际工程中,作为国家扶持的金太阳项目对光伏温室也是极为支持的,因为它本身就是BIPV产品中的一类。以前的光伏大棚,不论是产品的结构,还是产品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我们现在开发的产品就是在综合考虑农业跟光伏两个产业的需求,同时满足这个方面的诉求。过去存在只懂农业不懂光伏,或者只懂光伏不懂农业的情况,所以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而如今,我们通过跟光伏专家和农业专家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帷盛在这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譬如植物对光的波长的研究、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光的波长范围的研究,本身这其实是一对矛盾体。但是我们找到它们共同的特点,因为植物并不是吸收了所有的波长的光线,光伏电池也是一样。通过对光伏电站电池组件的合理布局,我们把一定比例的光通过电池板照射到植物上面,这样既能很好的利用太阳光来发电,也能很好地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那么这个透光率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并对于适合光伏大棚的作物进行了筛选,研究植物的叶绿素对光的转换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光伏大棚。这也是帷盛这款产品跟其他同类产品区别最大之处。
(针对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编辑提出的光伏与植物都需要光照而太阳光的波段又基本重合导致相互冲突的问题,徐乐表示,帷盛太阳能通过对透光率的研究,通过对各种作物的光合作用的研究,帷盛已经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得两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当问及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方式的应用前景时,徐乐表示十分看好,而且帷盛在这一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能够让客户的投资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帷盛太阳能从成立至今,历史并不悠久,就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光伏电站建设解决方案领导者和“托管式”集成服务开创者。您能否谈一下帷盛太阳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迅猛的动力以及发展理念是什么?
徐乐:主要还是在于企业的管理团队。帷盛太阳能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都出身于光伏组件产业,对于发展光伏安装产品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整个光伏产业链的研究,在发展光伏安装产品领域获得共识,明确了的发展目标,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