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观察:不同的“疯狂” 不同的未来?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次年开始,汉能控股便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建光伏产业基地,以“黑马”姿态杀入光伏的汉能,一出手就让业界为之一震。

     接踵而来的便是圈里圈外的质疑声:后进者李河君弃传统的晶硅电池而选择了“非主流”的薄膜电池,是否是借技术概念掩护资本腾挪?

  记者与李河君对谈长达两个多小时。这位被视为正在吹起“产业资本泡沫”的狂人,似乎更喜欢以“传教士”的姿态,信念十足的介绍太阳能发电的发展趋势。

  对于光伏那些事,李河君始终温和而笃定,“大家觉得汉能做事疯狂,我觉得自己的判断非常理性。”

  甚至,外界的质疑让李河君反倒有些“享受”:“我常说一句话就是,‘我们往往高估了1—2年的变化,而低估了10年的变化’,在光伏行业同样适用,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将远超我们的想象。”

  那么,6年前还是光伏门外汉的李河君,7年后,能否兑现他的万亿豪言呢?

  不一样的玩法

  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晶硅太阳能在一片欢呼声中,迅速跌落神坛。

  如果以2008年为分水岭,那么在此之前的2006、2007年就是晶硅太阳能的暴利时代,2009、2010年则是晶硅太阳能的价值回归过程。但现在,全球经济动荡让光伏产业也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冰河世纪”。

  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占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71%左右的欧洲市场,其需求量在今年将锐减三成,而欧洲市场占据了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量的3/4。因此,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到了崛起以来的最大危机。

  根据光伏行业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业绩预减者占比八成。而在海外上市的如赛维(亏损1.85亿美元)、尚德(亏损1.33亿美元)等行业明星企业,半年报均出现了巨额亏损。

  晶硅价格的持续走熊,是中国光伏企业业绩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从2006、2007年多晶硅料400美元/kg,到今年7月底的20美元/kg左右。多晶硅料华丽的高台跳水,导致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综合毛利率迅速下降,陷入了停工甚至破产的泥沼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7月25日,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25家太阳能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上诉,要求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实施严厉的惩罚性关税,以此遏制欧洲太阳能产业的破产浪潮。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