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忍无可忍 对欧盟多晶硅“亮剑”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预测,在进口的廉价多晶硅强力冲击之下,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同比将下滑25%至6万吨,而进口量将突破8.5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约95%来自美国、韩国和欧盟。

  中国商务部对上述国家进口多晶硅开展了“双反”立案调查让国内相关企业无不欢欣鼓舞,翘首期待国内光伏市场开拓之后,可以迎来产业的春天。但是就目前来看,庆贺为时尚早。受商务部公告的影响,进口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滑,引发了各大光伏企业疯抢进口硅料的现象,这无疑会对国内多晶硅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但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无论如何,中国应对欧美“双反”的反制措施终于出台,将对国内多晶硅企业形成实质性利好,预计当前多晶硅进口冲击态势将逐渐得到遏制,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工率有望见底回升,从而带动上游行业缓慢复苏。

  由于我国多晶硅产业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整体产能过剩以及下游需求不旺,而这并不是单靠对欧美启动“双反”调查就能立竿见影的,有效启动国内市场需求才能真正解决国内光伏产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光伏之争会否“双输”终局?

  中国企业多年来不断遭受欧盟反倾销困扰的原因,正是由于在“国际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位置。在整个光伏行业里面,中国基本是处于中间环节,原材料和设备从国外购买,加工之后,产品销往国外,与传统制造业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局面并未太多实质性的区别。

  中国光伏产业在2012年进入了多事之秋,在美国的“双反”裁定之后,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板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成了“第二只靴子”。这只靴子何时会落地?欧盟是否会同美国的态度一样决绝?

  在这场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调查背后,有欧美对华贸易长期以来既爱又恨的纠结立场,也有困扰“中国制造”多年,关于如何突围的反思……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将循着怎样的轨迹前进,这需要争端双方有足够的智慧,也要有足够的诚意去展望。不管怎样,阵痛过后会更健康的发展,这一定是双方都乐见其成的结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