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与此前过度的政策刺激不无关系。特别是随着新能源行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不少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光伏项目,甚至直接介入到光伏企业中,而在一窝蜂的投资热潮中,行业的许多问题被掩盖。特别是在2010年-2011年期间,德国、意大利等主要光伏需求国逐步下调了补贴政策力度,但我国的光伏企业由于贷款、财政等方面的政策刺激,依旧积极扩大生产,为如今行业景气度断崖式下跌埋下隐患。
笔者认为,目前光伏行业的整合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不少企业确实进入了“冬眠”甚至濒临倒闭的边缘。或许依靠政策扶持,一些企业能够活下来,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让这些该死的企业死掉才是更合理的选择。而更关键的是,在短期内产能过剩难以缓解的背景下,政府补贴只能暂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只有依靠经济效益的拉动,即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才能令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
根据光伏行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光伏企业将发展的重心从规模扩展转向开发产品,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整合步伐,向大型化和全产业链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更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揠苗助长,直接出手扶持或介入行业整合中去。同时,有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厘清我国电力体制,梳理国家电网、各地政府、光伏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为光伏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