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如果以快速发展期、首度调整期、爆发式回升期、产业剧烈调整期、产业逐渐回暖期划分的话,我国光伏行业从2013年下半年就已经逐渐回暖。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通常所说的24号文。之后各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政策也纷纷到位。在政策的推动鼓励下,我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3年我国光伏装机总量达到了12GW。中、日、美等环太平洋地区国家对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巨大需求更是让2013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达到了140.6GW。
进入2014年,国家能源局预计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4GW(其中分布式占60%)。并将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逐步降低发电成本,力争2020年光伏发电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在一系列的地方补贴政策支持下,各地分布式光伏项目纷纷上马。而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更是方兴未艾,下游产业链已日渐成为光伏企业主要盈利方向。而伴随着大量光伏电站的建设,对于专业光伏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光伏专业还是新能源专业?
2008年10月,南昌大学率先成立了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这是当时中国唯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学院与多家世界级光伏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联系,承担了赛维LDK、英利绿色能源、旭阳雷迪、升阳光电、盛丰新能源、豪安能源科技等一批企业的研发项目, 成立了“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晶科能源材料研究所”;学院还是江西省光伏材料技术创新团队项目主持单位、江西省高校光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挂靠单位、江西光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承担了三项江西省光伏产业科技重大专项,2010学院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年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在密切关注产业服务产业的同时,学院保持了活跃的前沿和基础学术学院,在光伏材料与物理领域承担了八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里为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提供了第一批专门、专业性光伏人才。
时至今日,光伏专业已经不再是南昌“专利”。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被列入本批新专业名单,并在全国十七所高校设立该新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置,主要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拟培养能掌握新能源材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具备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的基本能力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