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入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多晶硅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2013年9月工信部制定并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随后在10月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11月28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将拟公告的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第一批入围公示名单包含134家光伏生产企业,其中有尚德电力 、南玻A、天威保变 、ST超日、比亚迪等一批上市公司。主要涵盖了多晶硅、电池、组件、硅棒、硅片几个业务领域,其中主营业务涉及组件生产的企业有60家,电池生产的企业47家,多晶硅生产企业11家,其余则为硅锭、硅棒、硅片生产企业。
在今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工信部又接连公布了第二、三批符合规范的入围光伏企业名单。而从后面的名单结果来看,后面入围的多晶硅企业数量远没有第一批那么多,仅有四家。而第三批名单中,入围多晶硅企业更是孑然只有内蒙古盾安光伏一家。
下面为读者盘点一下三批入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多晶硅企业:
第一批名 |
| ||||||||||||||||||||||
第二批名 |
| ||||||||||||||||||||||
第三批名 |
|
我国多晶硅产业大约分为十个产区
从名单上看,连续的三批16家多晶硅企业名单在相当程度上和2013年产量名单有一定的重叠,然而,从总体来看,入围企业不足全国多晶硅企业全盛时期总数的五分之一。根据规范要求,入围企业需达到当前50%的产能利用率和完成相关环境评估。自从多晶硅价格大跌,许多新进入行业的多晶硅企业皆以为经营状况停产,2014年上半年以来复产开工的多晶硅企业仅有15、6家,这些企业和入围名单也有相当大的对应。多数多晶硅企业基本是坚持开工到2012年的9月份,所以第一批名单有11家企业入围。但2013年,一直停产到2013年9月份的企业是达不到50%的的产能利用率。随着这个准入门槛一年一年地进行下去,企业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从第一批的11家到后面的4家、1家,也可以反映出多晶硅产业的开工情况堪忧。
在工信部名单之内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鼓励与支持的,名单之外的企业应面临金融政策的维持或压缩;海关为企业办理出口产品退税时,也会依据名单上优先退税,不在名单之内的企业将不能享受退税政策。而且,《名单》影响也会扩散到光伏企业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公告的名单也将逐渐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基础。业内人士认为,去产能化的途径也主要是依靠兼并重组的手段,此次出台《规范条件》是为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好了准备。
由此可见,在光伏产业逐渐走出寒冬,多晶硅产业也有了一定的恢复。但总的来说,行业整并是大趋势,光伏行业的兼并重组风一直延伸到上游,竞争力差的企业已经在政策上被放弃了。当然,对于如何整并,各方行业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在第一批名单出炉之时,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吕锦标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今后在晶硅、组件整合中,技术替代的特点会越来越突出。简单拼凑到一起,已经无法体现出产能规模的优势了,未来兼并重组可以选择相互参股方式,通过股权关系把企业间的利益一下子紧密起来。”在技术优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大企业吃掉小企业已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