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深受雾霾等环境问题困扰,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举国关心的话题。而关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务院早在2011年便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并在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随后国家发改委跟进印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深圳碳市场于2013年6月18日在全国率先启动线上交易,其余试点也先后启动。经过四年多的试点,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12月18日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有利于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碳配额累计成交4.7亿吨,四季度成交总额突破104亿元。
时间来到2018年2月份,碳交易市场已经全面启动,那对于新能源发电来说,碳交易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所谓碳交易市场,就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视作“商品”,通过给予特定企业合法排放权利,让二氧化碳实现自由交易的市场。具体而言,发改委将会同能源部门制定一个配额分配标准,对每一家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进行配额分配。如果一家企业排放量超过能源部门分配的配额标准,就需要花钱,从别的企业手中购买配额;反之,如果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等技术减少了排放,就可把手中富余的配额出售,由此带来收益。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我国将分三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第一阶段为基础建设期,即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第二阶段为模拟运行期,即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全面检验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完善碳市场管理制度和支撑体系。第三阶段为深化完善期,将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按照政策发布的时间,第一阶段的基础建设期大概指的就是2018年,在此基础上的第二阶段在时间上应该是2019年,之后便是深化完善期。
根据相关政策,参与碳交易的初期交易主体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条件成熟后,将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而所谓重点排放单位指的是那些在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 1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年度排放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其他行业自备电厂视同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