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报中,27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看似不俗的“成绩单”。有人说,光伏的好日子来了;也有人说,光伏行业是全行业暴利,企业赚了很多钱,甚至还说是“损了国家肥了企业”!仔细梳理分析2017年光伏企业的年报后,那么问题来了:我国光伏企业究竟赚了多少钱?光伏行业难道真是全行业暴利?
问题一:多数企业盈利能力不足5%
2013年至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光伏产业经济性逐渐显现。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下调 2017年三类地区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而2017年在补贴下调催化下,我国光伏实现较大增长,全新装机53GW,其中分布式装机19.4GW,占比接近40% ,较2016年大幅提升。
从2017年光伏产业链27家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27家相关公司2017年全年总营收达到1807.3亿,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130.3亿,同比增长30.0%。
记者发现,从盈利130亿来看,盈利水平最高的几家公司中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等,2017年净利润分别达到35.65亿元以及10.24亿元,两家公司累计净利润近50亿元,占光伏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的较大比重。
先看隆基股份,其是全球单晶硅片龙头,由于近年来单晶线路强势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单晶市场份额实现了从5%到30%的跨越,成为高效产品的主力军。隆基股份一直坚持单晶路线,经过多年卧薪尝胆,真正为行业开拓并换来一个正确技术路径,到2017年其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大放异彩,盈利水平也随着单晶市场的扩大而水涨船高。
关于业绩增长原因,隆基股份在2017年业绩预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组件和硅片销量实现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受益于技术工艺的持续改进、设备不断改良及自建产能的逐步释放,主要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截至2017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5GW,较2016年底提升100%,单晶组件产能达到6.5GW,较2016年底提升30%。
从业绩成色来看,隆基股份净利润从2015年5.2亿元增长到如今的35.65亿元,但从政府补贴来看,其获取补贴金额并不高,2017年未超过一亿元,扣非净利润占净利润比重为97.2%,盈利状况优秀,反映出近几年公司大力发展光伏的成果。
与隆基股份类似,通威股份是近年崛起的光伏全球巨头,其在多晶硅、电池片环节具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关于业绩的增长,通威股份归功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制造环节的需求,而通威股份在多晶硅和电池片环节通过技术升级、精益管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样,其获得的补贴占其收入的比重也很低,仅2%不到,相对于其年度数百亿的销售收入而言,补贴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阳光电源是全球光伏逆变器的技术领跑者。2017年,阳光电源布局户用光伏,取得了丰厚的收获。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分布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增长较快,另外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是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
从行业龙头企业来看,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均是得益于公司苦练内功、精益管理,形成各自较强的竞争力,均是在公平的市场条件下,靠真功夫、真本事取得,社会应该为其拼搏的成绩竖大拇指,为他们点赞。不应错误归因于“补贴”加持,更不是外界传言的被“补贴”养肥,这种逻辑既是对几家行业龙头的误读,更是对其努力取得成果的抹杀。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三家龙头公司,其他光伏产业盈利情况就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不尽人意。
除开隆基、通威、阳光电源三大龙头,2017年净利润较高的企业还有中环股份、东方日升、太阳能、易事特以及福斯特等公司,他们净利润去年均超过5亿元,但是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东方日升、福斯特净利润均出现同比下滑,中环股份以及太阳能净利润同比增长未超过40%,净利润增长幅度减半。
东方日升在年报里表示,净利润下滑是因为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减少,这也说明,公司已经不再依赖补贴“过日子”,但是在补贴减少后,公司净利润能否持续保持增长,还有待考量。
从光伏上市企业来看,2017年整体业绩不俗,但此次531新政发布后,业内人士对光伏未来盈利能力又打出疑问。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认为,光伏行业全行业年产值5000-1万亿元左右,但行业总利润很低,除了经营比较好的几家上市公司外,大部分企业利润率不足5%,部分龙头企业刚刚扭亏为盈,还有一大部分企业没有盈利,全行业获取的利润是克制的、微薄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是补给终端电站投资者的,制造企业没有多占便宜,这些补贴大部分都转化为生态文明收益。
根据证监会信息,截至2018年4月底,沪深两市3522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17年年报,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3.36万亿元,净利率为8.56%。因此,相较于各行各业来讲,中国光伏行业的净利率事实上更“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