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531”新政回顾 最受伤的竟是台湾省?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而在相关部门的鼓励之下,我国已经有部分无补贴项目开始投建,这对光伏产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迈向平价上网关键的一步。随着光伏市场的趋于稳定,光伏产品价格也开始逐渐企稳。

如今,我国光伏市场正在政策的引导之下转型升级,向着更加成熟、更加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而行业也从最初的恐慌,转变为了现在的从容应对,这中间的转变并不容易。因为转型就意味着行业整合,整合就意味着优胜劣汰。不过在这场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之中,最受伤的好像是台湾省。

最受伤的竟是台湾?

作为宝岛,台湾曾在制造领域占据我国光伏市场的重要地位。曾经的新日光、茂迪、升阳光电等台厂也是知名的光伏企业。但是在光伏行业的黄金发展阶段,台湾的企业并没有抓住机会扩张,所以一直没有出现巨头型企业。随着内陆各大巨头企业逐渐崛起,台湾企业因为规模小、成本管控能力不够而开始式微。

在去年,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台湾最大的几家光伏企业宣布合并计划,宣称将组成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目标在五年内实现900亿到1000亿新台币收入。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在宣布合并计划之后,2017年昱晶能源、升阳光电、新日光三家公司的合计营收却比上年低了100亿新台币左右。据了解,上述三家公司的合并将在今年10月1日完成,具体将会如何发展,尚未可知。但是就目前复杂的市场情况而论,新成立的企业面临不小的挑战。

而营收大降的几家企业并不是最惨的,作为一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茂迪一直是台湾省首屈一指的光伏企业。但是在“531”新政发布之后,茂迪先是爆出因为订单极具缩减而关停昆山工厂的消息,后继董事长张秉衡辞职的消息也被报道。更让人惊讶的是,除了董事长辞职、停产,茂迪还陷入了裁员风波。

根据报道,在6月关闭其晶体生长工厂以及二季度出现重大亏损后,茂迪宣布于9月中旬提前裁员300名外来劳工,以此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缓解财务困境。

多方面的消息都证实茂迪已经难以为继,作为台湾最大的光伏企业,茂迪的处境并不是特例。近日有报道显示,继太阳能电池厂茂迪宣布缩减人力后,太阳能多晶硅晶圆厂绿能也宣布将进行组织优化,预计降低南科员工人数约203人,约占总员工人数的2成。

茂迪等大企业尚且举步维艰,中小企业更加无路可走。而这些企业也是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中小型企业的缩影。

回顾“531”,与其说最受伤的是台湾省,不如说最受伤的是那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没有海外布局的能力,也没有成本管控的能力,如果不作出改变,等待他们的只有淘汰的结局。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