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特写篇:正泰,到底是家怎样的公司?

索比光伏网 中字

最近十年间,笔者一直在呼吁,制造企业要拓宽眼界看整个光伏制造,光伏人要从电力、环境角度看光伏,但这次行业震荡说明:笔者的眼界还不够宽,中国整体经济在2018年下半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加上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作为人民群众在经济上行时追求美好生活象征的光伏产业,遇到了真正的问题——原来的补贴模式虽然正确,却难以为继。

于是,在去年7月至9月间,每天都看到FT金融时报传来的各种关于经济下行的消息,感受行业发展被骤然停止的伤痛,非常颓废。

笔者想,何不出去走走?于是拜访了许多企业家,向他们寻求智慧。在此期间,由这些智者解惑,也受他们鼓舞,渐渐振作,寻求产业剧变后的新格局,看光伏行业技术交锋,看虽受不公却仍然砥砺前行的光伏奋斗者。

其中笔者认为最典型的企业家如中环董事长沈浩平、爱旭董事长陈刚、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可对应佛教中的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四大菩萨的特性:分别是慈悲第一(观自在)、智慧第一、行践第一、愿力第一。

这就是光伏人需要的智慧:协同发展、遵循规律、脚踏实地、大巧若拙、坚持不懈。

历史一再重复告诉我们,同一技术产能扩张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遇到技术迭代,这些企业可能都面临出局的风险。——陆川,正泰新能源总裁

正泰:行践第一

在光伏产业,你很难找到像正泰一样给人疏离感的公司。

进入光伏时就特立独行,选择整个生产都是闭环的薄膜电池技术;也是唯一一个投资薄膜失败后,公司未受重大影响又重整旗鼓,再以其它方式进军光伏的企业;而投资电站业务时,逆变器、组件、EPC也是自给自足,自己构建了中国光伏企业第一个电站横向全产业链。

经历过投资薄膜的大失败,也当过电站投资和户用光伏市场的领头羊,产业链自给自足,但现在对外合作也一点不少。

正泰,到底是家怎样的公司?

01、实事求是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犯错就认怂,方向不对掉头继续。”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笑道,虽然正泰早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品牌之一,也得到了多位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但陆川认为正泰的基因仍然是“民营草根”企业,所有成绩都是董事长南存辉和全体员工一点一点做出来的。“我们常说正泰的钱是拧螺丝赚出来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行业有敬畏感,吸取教训不会一条路走到黑。江浙企业最大的优点:实事求是。”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2006年,正泰开始筹建光伏薄膜电池生产线,2008年底中试,2010年中也曾继续投入,但随着光伏行业步入寒冬,这些努力都付之东流。如同许多投资薄膜电池的企业,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笔者曾经在光伏薄膜组件设备厂家欧瑞康被东京电子收购后,与其当时的CEO Jurg Henz博士谈起薄膜组件所经历的挑战:“你们是一位孤独的‘角斗士’,与几千家晶硅系企业在成本方面角力。”

笔者自2007年开始关注薄膜,觉得彼时上马薄膜项目的企业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无论是正泰、天威、新奥、尚德,都是各自领域中的最杰出者。其中尚德作为当时的行业老大,为产业寻找方向成分居多;天威则给人感觉是因为和英利的纠葛,希望弯道超车;而新奥则选择了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应用材料为其做最大的5.7m的薄膜组件,颠覆产业格局之意明显。

而正泰呢?更像是浙江商人看到机遇的一次冒险。许多全球500强在内的大企业都看到光伏产业的前景而涌入光伏行业,但经过浅尝辄止或几轮洗牌后纷纷离场,像正泰这样开局就遭遇失败,但却继续在光伏产业寻找出路的企业绝无仅有。

务实、坚韧,这是笔者感受到正泰的最大特点。南存辉与正泰的创业史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杰出企业家代表,在改革初期,被扣过“帽子”;在民族品牌建设初期,受国外企业重金利诱,被拒绝后又四处打压。这样的特质,才造就了在光伏业内最稳健的正泰,顺势却不投机。

02、敬畏感

法学博士出身的陆川思维敏锐,大局观和具体业务知识都非常好。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深耕浙江市场的正泰户用市场总装机量排名第一,光伏电站总建设开发量超过4GW,并成为海外市场组件销售涨幅最大的企业,在中东、拉美、日本等市场不断收获大单。很少人做到如此面面俱到,在与陆川交谈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一点是:你不管问什么问题,他都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以及详细到售价、效率、成本的解释,让人感到信服。

陆川在接受Solarbe索比光伏网采访时坦言,“制造是我的短板。”这个短板加上正泰本身具备的那种“疏离感”,让正泰从来不是制造领域的“带头大哥”,也没有通过创新改变市场格局。但也同样是这种特质,让正泰和陆川能够更多时候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看光伏,甚至“跳出光伏看光伏”。“我认为每个企业都要扬长补短,许多研发出身的企业家,会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但也往往有自己的局限,那就是过于自信。”陆川说,“很多优秀的专家,认为自己的技术天下无敌,但光伏其实不存在独步天下的武器,核心还是度电成本。”

他认为企业要永远保持对产业的敬畏感,“许多时候我只能站在盈利模式的角度看问题,这是我的劣势,但也让我更客观。”陆川尊敬任何能够降低度电成本的技术路线,因为自认不懂,所以他对几乎所有不同的商业模型,不同的技术路线都花了比大部分经营者更多的时间去研究。

而民企务实风格与法学博士的严谨结合,造就了业内最稳健的光伏企业。正泰新能源持有的光伏电站都有指标,因此,尽管正泰不可避免地受到“531”新政的影响,但在风险最大的“先建先得”上,没有任何损失。

“任何业务,我们的收益只取中间值。”陆川说,“收益最高最低和风险最高最低我们都不会取,现在正泰的现金流、负债率控制得非常好。”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即使真的被打倒,我们还能站起来。”

03、专业技巧:控制节奏

陆川喜欢跑步,尤其是跑马拉松早已业内皆知。很多人认为这种运动主要考验耐力,实际上马拉松被称为是一种‘用脚下棋’的游戏,也要制定战略战术,时刻谨小慎微地向前推进,因为一步不慎就极可能会满盘皆输。越专业且水平越高的人,制定的比赛战术会越系统明确。

马拉松比赛的三种节奏策略:匀速前行、前程冲刺、后程冲刺。

由于耐力不足导致整个赛程中体能消耗越来越大,掉速也越来越快。在跑马过程中,慢抽搐肌肉纤维疲劳时,身体就会自动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快抽搐纤维,跑步效率也会跟着降低。对于许多运动员来说,如果前半程不跑快一些,后半程也没有力气再加速了,有了前半段的缓冲时间就能帮助其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比赛,所以前快后慢的跑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节奏策略。但靠这种方法赢得马拉松比赛十分困难,因为很难将比赛之初的速度一直保持到最后的终点。

光伏企业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选择,全力扩张当行业老大、匀速发展还是采取保守策略多储备现金?不扩张的企业大部分已经沉寂被市场淘汰,全力发展的领头羊又面临可能后继乏力,现金流吃紧的尴尬。经验丰富的“资深跑友”陆川,或许是从中得到启发,选择了“匀速前行”。

虽然陆川说正泰不做领头羊,但在电站投资、组件产能和光伏逆变器领域一直处于行业一线地位,其中光伏逆变器曾占据北美工商业屋顶第一名的位置,组件也牢牢保持全球前十,连年入选彭博的“Tier1光伏组件企业”名单。

目前光伏制造企业压力都非常大,企业无论龙头与否,都在拼命定增扩张,进行技术革新。在整个光伏产业都在进行军备竞赛之时,正泰自然也在升级生产线。

“目前光伏企业的盈利大部分要投入产业升级,什么时候是个头?”陆川这个问题是对笔者问的,但更像是问他自己。“技术不断创新,对光伏制造企业来说,始终是非常大的挑战,经过一轮轮淘汰,行业格局逐步稳定,留下的都是各自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他认为企业一定要考虑设备的加速折旧:“光伏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这个现象 ,如果按会计口径一直按十年折旧,但近期光伏电池设备折旧非常快,产线技改频率和速度大大加快,现在产线投下去,三年就会换代。”

“历史一再重复告诉我们,同一技术产能扩张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遇到技术迭代的时候,这些企业可能都面临出局的风险。”但是,那些早期就进入光伏但是没有扩产的企业,到现在也大多不知所踪。扩还是不扩?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正泰选择的应对策略就是控制节奏。“我们与最激进的企业技术之间保持六个月的距离,每年约1GW的新产能扩张速度,每三年一个轮回,在技术螺旋式上升的情况下,正泰的产能和技术始终能够保持在一线位置,同时我们的销售能力一定要大于产能,不做产能最大的企业。”陆川给出了“药方”。

在正泰内部,不存在为技术路线摇旗呐喊的情况,也不谈“单多晶之争”。“我觉得目前单晶价格是虚高的,通过竞价会缩小单多晶目前的差价,但我认为未来最终还是高效单晶的天下。”

有趣的是,虽然看好单晶,但在由TüV莱茵主办的2019“质胜中国”光伏盛典中,正泰新能源获“光伏组件发电量仿真优胜奖”和“光伏电站运维服务商优胜奖 ”两项殊荣,其中,正泰以多晶AstroHalo高效系列组件,凭借仿真发电量优势夺得多晶组桂冠。

其务实的作风可见一斑。

04、压力与保障

“其实你说的是很多人对我们的误解。”陆川抽空解释了笔者谈到的“疏离感”,“正泰在电站端不是全部自己供货,我们对外是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会从市场上选择自己的产品,但前提是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有竞争力。”由于光伏零部件在旺季的成本会上升,同时供货周期拉长,因此保持一定的自有产能是降本、缩短建设周期的必要手段,但同时需要对外开放竞争以对内部保持不断发展的压力。“内外两个市场来确保我们的电站和组件有竞争力。”

在电站投资方面,2019年目标将新增地面电站300MW ,工商业350MW,户用光伏480MW,EPC全球500MW。这些项目也都将是内部和外部市场竞争取优。

2018年初,正泰已将现有的2GW电池全部升级为PERC产能,双面、SE等技术也已经陆续投产。2019年正泰将继续扩大产能和技术改革,据陆川介绍,组件出货量预计在4GW以上,新增1GW电池和组件产能,保持电池/组件75%的自有产能,从成本到交货周期上都有保证。

作者:曹宇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