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或是技术“过渡”被动选择,谁才是标准尺寸“最佳候选人”?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182或是“过渡”的被动选择

伴随着尺寸的不断增多,不仅增多了设计方案的排列组合,投资商在进行采购时也要充分调研各型号的产能供应,平白增添了工作量与成本。

诚然,为光伏行业建立基于统一标准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装备制造体系和客户应用体系的标准化,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且减少资源浪费。

这也是上述业内七家企业呼吁将182硅片尺寸,作为研发下一代硅片、电池、组件产品的标准尺寸的初衷。

2020年初期,众多企业纷纷加码210产线,甚至将210硅片视作未来的标准尺寸“一统江湖”,可以说,210一直在业内被“寄予厚望”。

不过,业内认为,上述企业将182作为标准尺寸“最佳候选人”,却极有可能是技术层面过渡的“被动”选择。

以隆基股份为例,公司一直推崇“166”尺寸,且现有“166”产能高达140GW ,而“210”的出现无疑打破了隆基的节奏,显然210越早成为主流,隆基的电池产能投资就越难收回成本。

若隆基股份直接跳转至“210”阵营,那么原有单晶炉和切片机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这些高昂设备均是隆基近两年投资的产能,出于资本考虑,加入“182”阵营或许就是隆基股份为争取收回“166‘投资成本提供缓冲时间的良策。

显然,硅片端不需要新的投入,对于隆基庞大的硅片产能以及正在扩产的组件端产能来说,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尺寸。

众所周知,硅片尺寸并非越大越好。成本下降的同时,还会带来切片良率的降低,以及下游应用时隐裂概率的增加。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细微破裂会导致电流无法有效传输,电池片会出现部分乃至整片失效。更有甚者,会造成碎片、热斑等问题,同时引起组件的功率衰减。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210硅片自上而下的产业链延伸,本次晶澳、晶科、隆基三家组件企业集体站队18Xmm,被认为是从终端用户收益最大化倒推而得的技术最优解。

上述企业对于18Xmm尺寸的偏好,除了上述边界条件的倒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80mm硅片并不需要新上设备,现有的硅片产线即可实现180mm硅片的出货。

从产线改造及投资成本来看,210mm组件从硅片到电池片产线设备到组件封装等环节均需配套新产线。而180mm产品在硅片环节不需要进行改造,当前设备可以直接生产。在电池产线上,180mm的投资成本和166mm相近,与210mm相比180mm的升级成本更低。

据悉,当前晶澳、晶科的产能均按照210mm向下兼容设计的。不过,目前两家的210mm产品还处于认证状态,未来几个月无法拿到210mm的供货。

光伏尺寸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谁才是标准尺寸“最佳候选人”,值得深思。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