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赋能产业链制造竞争力
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来说,电池效率就是行业的生命力。
在补贴退潮下,企业要在无补贴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市场份额,就要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
太阳能电池作为实现光伏发电的重要载体,其转换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多少。近些年,各类型的高效电池层出不穷,效率也在不断提升,让业内看到了光伏发电活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光伏电池技术为行业带来的巨大潜力。
在此背景下,行业也曾一度掀起过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对于哪种电池技术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这一问题,李补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目前而言,PERC电池占据主流市场地位,而Topcon以及HJT也都有各自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各大电池技术一定会长期共存。”
事实上,光伏行业新一轮市场角逐下,伴随着硅片以及电池组件企业对产线工艺、性能、产能的更高追逐,正在倒逼光伏设备企业不断调整思路与战法,跟随其发展脚步。由此,如何赋能产业链企业的制造竞争力,成为光伏装备企业重新思考的命题。
一方面,光伏设备企业将提升设备技术含量与生产效率,作为其持续研发的方向,将突破制造瓶颈、建立标准化、缩短研发周期、革新工艺,作为其降低成本的核心路径。另一方面,提升设备的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助力提升工厂的智能制造能力,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李补忠认为,智能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内部的智能化,即通过设备软硬件升级,提升设备自身自动化水平,包括物料自动传输调度、故障处理、工艺调整等;二是工厂管理的智能化对接,例如用设备现有的一系列数据去与工厂调度完成匹配,而这些都是北方华创的优势。
“半导体设备出身的北方华创,在工艺的扩展性以及精度、硬件配置各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所以客户对产品技术的要求越高,这方面公司的优势就会越明显。”李补忠表示,目前针对不同高效电池技术路线提出的新设备需求,北方华创都有深厚的相关技术积淀。
李补忠透露,由于光伏行业技术实时在更新,为了匹配整线做到效率最高,在产品迭代进程上,北方华创曾创下半年更新2-3代设备产品的纪录。
北方华创经过多年发展,在电子工艺装备及电子元器件领域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建立了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产品体系,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头部设备企业正充分理解并应用智能制造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降低产线运营成本,建立全球化服务体系。通过自动化进程提升良品率,进一步拉开与二线设备企业的差距。
在李补忠看来,未来国产光伏设备行业会形成低利润趋势,只有注重研发,掌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密钥的企业才能大概率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