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和模式一直备受争议的通威股份,120亿大规模募资背后,意味着什么?
文/行早
通威股份大规模融资扩产,背后。4月12日晚间,通威股份相继发布年报和一季报,财报内容显示通威股份整体营业额呈增长趋势,净利润为36.08亿元,并同时发布了120亿可转债预案,用于硅料扩产。
目前,多家涉光伏领域企业签订硅料长单,进入了上游资源的争夺战。光伏行业分为上游和下游,上游包括硅片、电池、硅料相关的产品环节,下游则是储能、售电、光伏电站等发电经营环节。硅料领域的扩产,时间相对较长,需要两年左右。过去,通威股份的电池片成本一直控制在一个很低的价格,实行农牧、光伏双主业策略的同时避开竞争对手隆基、保利协鑫等,利用有限财力将其扩产成细分领域龙头。
根据财报公开的信息, 120亿可转债将用于扩产硅料和单晶拉棒切方项目。通威股份在“鱼光一体”的业务模式驱动下,如今选择定增,响应了扩产的需求。提到扩产,硅材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硅材料作为光伏行业的主要材料,遵循了“泛摩尔定律”。在最上游多晶硅料市场里,做鱼饲料起家的通威竞争力不是最大的,与保利协鑫、新疆大全、东方希望、希特能源共分大部分市场份额。
相比较下,单晶硅片的市场更为集中,主要由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垄断。通威股份在单晶硅片方面与双寡头的实力悬殊,集中财力做电池片。2020年,通威股份电池片方面出货量为22.16GW,同比增长66.23%,并成为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公司。
通威股份在高纯晶硅领域有天然优势。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影响下,通威股份的高纯晶硅得益于景气的硅料市场,销售额很高,全年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35.79%。
去年六月,通威、隆基“结盟”,意在应对国内硅料库存消耗完的困境。目前,硅行业的需求依然很大,技术路线方面也不会产生很多变化。要想彻底打通渠道,顺利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驱动力是实现平价入网。
通威股份大幅募资120亿元源于对供给端需求的预测,进而改变几个重要环节的竞争格局。
由于光伏行业周期性强,产业链漫长且竞争激烈的特点,一些业内分析师认为“光伏装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持股前十名的股东,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动。
自二月开始,通威股份的股价就开启了单边下跌模式,4月12日收盘价为31.08元,跌幅高达42%。
有分析人士认为,主要还是市场对于光伏行业技术革新较快,许多股民在竞争激烈的发展前景持谨慎观望态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