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异质结电池取得重大进展,包括隆基和通威在内的龙头企业,都公布了在异质结电池上取得的成果。在跟设备厂商的共同努力下,转换效率在25%左右,且具备量产和进一步优化的可行性,已经处于引爆前夜。
在此背景下,也有很多企业在用行动支持TOPCon电池。隆基最新发布的组件产品——Hi-MO N,就是基于N型TOPCon结构的隆基HPC电池技术。此外,天合光能和中来股份也推出了以TOPCon电池技术为基础的高效组件。
从生产工艺步骤来看,PERC电池需要经过清洗制绒、扩散、激光SE、去除PSG和背结、氧化、前表面SiNx、背面AlOx/SiNy、丝印与烧结、光再生、测试等10个步骤。TOPCon电池则包含清洗制绒、前面硼扩散、激光制备SE、去除BSG和背结、LPCVD背面氧化、LPCVD、离子注入磷、退火、AIOx/SiNy、背面SiNx、丝印与烧结、测试等12个步骤。
异质结电池仅需要清洗制绒、双面PECVD镀a-Si、双面PECVD镀TCO膜、双面丝印与烧结、测试等5个步骤就能完成。
从理论而言,步骤越少肯定成本就会越低,但很多企业却选择了步骤更多的TOPCon电池技术,这和降低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
但如果从产线的角度进行考虑,就会发现TOPCon和PERC电池的生产工艺几乎一致,仅需对现有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就可生产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则需要建设新的产线,动辄就是上亿的投入,这可是不小的支出。如果收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很有可能会让企业面临危机。
尤其是龙头企业,现有电池产能加上规划产能基本都在30GW以上,想要他们在尚未收回成本的情况下就转投异质结电池,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当下TOPCon电池在效率方面并不输给异质结电池,在投入成本更低的情况下,自然会得到龙头企业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