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拉闸限电是一个时代的词汇。很多年前,当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时,广大农村地区及部分城市地区,会出现有规律的停电现象,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今,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停电成了稀罕事,除非遇上极端天气,或者线路检修,才会停上几个小时,然后快速恢复正常供电。
而对于快速发展的制造企业来说,拉闸限电则是个常态现象。比如,排放超标、雾霾天气、供电不足等等。为了蓝天白云、为了人民健康、为了民生用电……这时候会拉闸限电,限制制造企业生产。
今年的拉闸限电来得突然,在平稳度过年初采暖季和夏季两个用能高峰后,自9月开始,全国范围内出现拉闸限电,一度影响到国计民生,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之后,从党中央到国务院,从地方政府到国家电网、能源企业,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经过各方努力,到11月初,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局相继发文称,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已经有所缓解,未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由此,持续两个月的拉闸限电宣告结束。
那么,今年的拉闸限电是怎么出现的,它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变化,请看下面分析。
拉闸限电的原因
11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总结出拉闸限电的三个原因:南方地区来水偏枯、煤炭价格高企和全国临时检修机组容量增加。
先看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截至9月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10.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提升至44.1%。那么,剩下的约56%的发电装机是什么?当然是火电了!
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的高企,导致火电厂发越多、亏越多。按照正常思维,火电厂当然要减少发电了。当全国多数火电厂因为亏损纷纷加入减产的行列时,拉闸限电不可避免成为全国性事件。
再说第二大电源水电的事。2021年1-9月,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1436万千瓦。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约3.8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249万千瓦)。2021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90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9%;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794小时,同比下降100小时。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水电装机增加了,但水电发电量反倒下降了!作为第二大电源,水电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能抓住火电减少带来的机遇。“南方地区来水偏枯”的借口,不应该成为发电不足的理由。
机组检修是发电设备的正常操作,但有些“巧合”的是,煤炭价格高企后临时检修机组容量增加。到底有多少机组是借检修之机,减少火电发电,大概只有天知道。
除了上述三大原因,能耗双控的“一刀切”也是拉闸限电的原因之一。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国家发改委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区,今年将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为了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一些地方简单粗暴地拉闸限电,实行“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作为六大高耗能行业之一,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也被“一刀切”停产限产。由此,电力短缺就不可避免了。
多措并举解决拉闸限电
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等工作。
本次国常会从民生优先、推动煤矿尽快释放产能、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风电和光伏等基地建设、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六方面对电力和煤炭供应作出部署。
针对有些地方为突击完成能耗双控而拉闸限电的现象,国常会要求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并要求完善地方能耗双控机制,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定时间内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
在10月13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为保障发电机组有效出力,指导电网企业优化电力运行方式,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多发满发。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则表示,继续推动各类电源项目建设和投产工作。推动具备条件的支撑性电源投产,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结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应急储备电源和热电尽快投产。
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根据文件,今年以来,我国电力、煤炭消费较快增长,电力供需偏紧,加快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网,增加清洁电力供应,既有利于缓解电力紧张形势,也有助于完成能耗双控目标。
文件强调,各电网企业按照“能并尽并”原则,对于具备并网调节的风电、光伏项目,保障及时并网;按照“多发满发”原则,严格落实优先发电制度,同时加快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与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做好充分衔接,保障同步投运。
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11月7日,国家电网发文称: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恢复常态,保供电保民生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6日,除个别省份、局部时段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外,全网有序用电规模接近清零。
11月9日,南方电网发文称:近期,南方区域一次能源供应情况有所改善,11月4日至今,南方电网全网连续5天未实施有序用电。这是自今年5月全面启动有序用电以来,南方电网全网首次没有实施有序用电。
再加上11月8日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电力保供能力逐步增强,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已经有所缓解,未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三大机构的接连发文,宣告持续两个月的拉闸限电基本结束。
如何应对拉闸限电
虽然这一轮拉闸限电基本结束,但接下来的用电高峰期、冬季供暖期、水电枯水期三期叠加,电力保供大战大考还在继续。假如出现新一轮的拉闸限电,那些制造企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出意外将再次被“牺牲”。那么,面对不确定的拉闸限电,制造企业将如何自救呢?
10月3日,《浙江省关于建立健全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和单位产品超能耗限额标准惩罚性电价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发。文件为高耗能企业指出一条明路:鼓励高耗能企业提高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用能企业自发自用非水可再生能源电量可不计入综合能耗核算。
10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发布《致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的一封信》。信中提到,近期全省电力供应出现较大缺口,连续启动有序用电,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扰。园区优化有序用电操作方式,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对获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用能考核优秀等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企业争取予以有序用电豁免。
上述地区出台的政策,为制造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应对拉闸限电指出了方向:安装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争取获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符合绿色发展方向。
对于制造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来说来,应对拉闸限电有两个出路:加大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强度,以完成能耗双控目标,努力脱离拉闸限电的范围;安装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设施,提高自身的电力供应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有句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企业愿意被电力供应卡脖子,而建设分布式光伏,则是支持企业长久发展的“渔”。当企业提高了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