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终局初现,通威股份迈入“通吃”时代?

巨潮商业评论
关注

文 | 荆玉

自去年开始,光伏行业进入“拥硅为王” 的局面。作为供给最为紧张的环节,硅料牢牢遏住了光伏行业的咽喉。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很多分析人士都判断,硅料价格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但令整个光伏行业始料未及的是,自2022年初至今,硅料价格从未跟随产能释放出现价格回落,反而是继续一路飙升,涨到让人咋舌的价位。

根据8月24日硅业分会发布的最新成交价,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300-312元/kg,成交均价为306元/kg,相比年初不足100元/kg涨幅超过两倍。这已经年内硅料第28次涨价,且至今没有任何回调迹象。

高企的硅料价格不仅挤压了电池片、组件等其他环节的利润率,也传导到终端影响到了下游装机需求,再一次“烫伤了光伏行业”。

然而,这次硅料价格达到的历史性高点的影响,将远不止于此。

通威股份股价表现(2019年1月至今)

硅料价格持续高企的大背景下,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下游组件厂商为了追求利润和供应链稳定,开始转向一体化战略,向上游硅料环节延伸。

目前光伏产业链条的主要构成,包括了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主要是光伏电站)5个产业链环节,选择一体化战略的企业往往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向上游或下游发展,希望将产业链环节全部占领。

当所有玩家都开始将手伸到其他玩家碗里,试图通吃一切,整个光伏的内卷程度再上层楼。而硅料环节最重要的生产企业通威股份同样也在谋求一体化,依托于庞大的硅料产能,这个一体化玩家看起来甚至要比其他对手更加可怕。

01“拥硅为王”,仍在继续

硅料在2022年再次烫伤了光伏行业。

年初以来,光伏赛道保持了高度的景气。从已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无疑是一个光伏大年。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1-6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据此,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为85-100GW,同比增长将达到60%-89%,较此前预测调高10GW。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达到78.6GW,同比增长74.3%。这意味着来自海外的需求也同样不差。

经济增长整体承压的大背景下,光伏赛道的高增速实属难得,也因此收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光伏ETF(515790)自今年4月A股行情低点后持续反弹,净值从1.04涨至1.876,最高涨幅超过80%。

但从已公布的半年报业绩来看,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够充分享受光伏行业的高度景气——飙涨的硅料挤压了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的利润,其他玩家们似乎都在被动“为上游打工”。在这场光伏盛宴中,上游吃肉,下游喝汤。

公开财报显示,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3.4亿元,同比增长127.2%;实现利润总额168亿元,同比增长350%;大全能源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2.16%,归属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340.81%。

作为对比,以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为代表的一体化光伏企业,虽然同样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但其净利润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如隆基绿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了43.64%,归属净利润“仅”同比增长了29.79%。

硅料企业和其他环节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有着显著差异。上半年硅料企业如大全能源的毛利率超过70%,赚钱能力堪比茅台,完全不像是制造业企业的盈利水平;而隆基、晶科、中环等其他环节玩家的毛利率则不到20%。

可以说,作为产业链中话语权最高的瓶颈环节,硅料在2022年再次烫伤了光伏行业。

随着硅料价格不断飙升,国内不少二三线光伏组件企业已经降低了开工率。下游电站方面,价格敏感度比较高的集中式电站需求也明显受到抑制。

此外,高硅料价格还可能造成未来组件厂商库存跌价的损失。市场机构PVInfoLink在8月25日发表的周评中表示,“在目前高昂的成本下,不论是组件还是终端对于价格的坚持都不愿退步,由此造成的组件库存积累也将对组件厂家造成损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