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华商韬略
关注

  【双雄】

  在阳光电源的历史上,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华为。

  华为正式进入逆变器领域,起点在2008年。在选择了光伏逆变器作为其新能源业务的切入点后,开始了对市场的调研。

  华为的发现是,逆变器市场虽然前景可观,但真正能打的玩家却很少。在众多新入者拱起来的市场里,逆变器的产品设计却基本一大抄,大部分公司的致命伤就是“缺乏软实力”。

  除了阳光电源,行业真正的领先地位仍然被国外企业把持。

  确定下产品路线后,华为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华为一起手,瞄准的目标就是掀翻整个行业。因为国内缺乏逆变器从研发到制造的全体系技术实力,它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建立逆变器算法与拓扑研究中心,在德国纽伦堡设立逆变器架构与设计中心;在上海设立逆变器开发中心,负责对接欧洲、跟进产品及检验产品质量,而深圳市华为总部,则成为逆变器工程与制造中心。

  在切入逆变器行业的早期,华为同时拥有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产品,但在对一线市场的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华为得到了颠覆行业的机会。

  在青海戈壁滩上“光伏海”,华为的技术人员发现,传统的集中式逆变器虽然成本低功率大,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人力维护。

  夏天,为了给逆变器散热,需要将设备防尘门打开,到了晚上,运维人员再去清扫灰尘,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

  更让人头疼的是维修,集中式逆变器由于单路串联组件数量多,需要等待厂家人员到现场维修,光是排查就需要五到七天,而停机排查将影响其他正常列阵发电。随着电站的体量越来越大,运维的人力终将难以为继。

  这推动了华为在技术上的一次跃迁。

  2014年,华为推出了业内第一套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以组串式逆变器为核心,引入监控设备、通信设备、云计算中心,远程精准监测光伏部件的运行情况。与传统电站相比,智能光伏电站的运维效率提升了50%,内部收益率提升了3%以上,平均发电量提升了5%以上。

  这显然是华为在通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芯片和软件能力的集中体现。

  2014年12月10日,由华为逆变器组成的光伏电站,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四项并网性能测试。同年,华为逆变器出货量4023MW,跻身全球十大光伏逆变器供应商。

  2015年,美国咨询机构IHS发布的排名显示,华为逆变器销售额中国市场22.6%,较第一名阳光电源的24.5%仅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

  此时,距离华为逆变器正式进入市场,仅过去不到两年。

  此时的阳光电源,还正处在对欧美市场的进取中。但华为的异军突起,不仅震动了整个行业,也让曹仁贤再次坐不住了。

  眼看华为的追赶步伐越来越快,阳光电源首先本能地采用了市场手段作为对策:2015年,阳光电源连续与东方日升、林洋新能源、南车株洲所、江苏旷达四家光伏电站开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方保证优先使用阳光电源的逆变器产品。

  但作为技术起家的创业者,只用市场手段来回应竞争者,显然不符合曹仁贤的本意初心。

  在华为推出IV智能检测技术后,阳光电源也开始迅速推广了自己的智能检测技术;而目睹华为成功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能源管理后,阳光电源的技术进步也紧随其后,相继与阿里云、鉴衡认证中心合作,推出“阳光云”平台,以推广自己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

  2015年,华为逆变器出货量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一,力压老牌逆变器厂商阳光电源与SMA,并开启了自己的“七年卫冕”之路:根据Wood Mackenzie数据,自2015年起至2021年,华为逆变器出货量排名连续七年保持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霸主”。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对于中国逆变器行业而言,这却是一件好事。

  2019年,阳光电源与华为的市占率之和,已经超过全球的1/3。而昔日巨头SMA仅以8%份额,远远落后于中国军团,曾经不可一世的ABB、施耐德、西门子等国外巨头,也被迫加速战略撤退。

  更重要的是,由华为引发的智能化、数字化变革,对于中国逆变器行业而言,不仅孕育了华为一个强劲玩家,也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引领力量。在鼎盛之时,华为与阳光电源不仅是中国双雄,更是全球说一不二的赛道霸主,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近55%。

  也正因为如此,在阳光电源20周年庆典上,曹仁贤留下了那段著名的发言:

  “感谢华为,正是你们的竞争,才让我们变得如履薄冰,变得更加强大。”

  【较真】

  在2020年央视《对话》栏目上,作为嘉宾,曹仁贤在回顾了中国光伏产业曾经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的“屈辱”后,不由得感慨:

  “这10年是深刻吸取教训走过来的,之前我们都是受制于人。”

  在这句话的背后,既有自身创业的煎熬,也有技术突围的艰难,还有和华为“你追我赶”的竞技式创新。

  经过十年蜕变,中国逆变器产业以颠覆性的产能、技术和话语权,让中国从跟跑者成为“领跑者”。

  即使在2020年,华为被迫撤离美国市场,其光伏逆变器海外份额下降6.71%的前提下,这一市场,也未被国外巨头蚕食——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应时而动,将这一市场牢牢控制在国内企业手中。

  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前十名里有6家中国企业。2022年,中国逆变器企业雄霸前五,几乎没有悬念。

  而在2021年IHS Markit全球光伏逆变器排行榜上,阳光电源以大幅领先成功登顶。为两巨头的排名之争,短暂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中国首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说:光伏在中国的异军突起,讲述了一个草根产业在中国崛起的生动故事。

  这些草根企业家,也因此实现了财富逆袭。

  2021年3月,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曹仁贤以一年暴涨5倍、650亿元的身家,成为安徽新首富,创下近年来安徽富豪榜新高。

  但曹仁贤时常思考的,不是自己的财富,而是企业的未来。

  他很疑惑,从早已破产的尚德、赛维,到深陷债务危机的英利。这些一度十分健康的企业,其创始人也极为努力,却依然未能摆脱“撑不下去”的困境。

  “对此我感到很痛心,这到底是怎么了?”

  曹仁贤禁不住追问,如何保证企业基业长青?下一个出现危机的会不会是阳光电源?

  或许,正是这种“较真”,才让阳光电源穿越多次危机,且成为老牌光伏企业中,唯一一个历年盈利的。

  4月19日,阳光电源业绩显示,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19%。投资者火速“翻脸”,公司市值两天蒸发超360亿,不少媒体直呼“阳光电源爆雷!”

  面对汹汹舆情,曹仁贤首先做的就是“较真分析”。

  原来,阳光电源在越南、缅甸的项目,因疫情出现取消、提价、罚款等突发状况,“整体减掉了大概10个亿业绩”,导致增收不增利。

  其次,公司在电站投资开发、储能等新业务的布局上,“步子迈的有点大。”

  曹仁贤迅速部署一一解决供应链、项目等问题,使得Q1整体情况好转,电站业务扭亏。

  重振旗鼓的阳光电源,不到两个月就收回“失地”。且市值又创新高,突破2000亿元!

  曹仁贤常说,中国逆变器企业生于草莽,磕磕绊绊走到今天,极为不易。不仅企业要脚踏实地,产业环境的稳定也十分重要。

  在2018年,为了鼓励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政府规划发布了降低光伏发电补贴的“531新政”。

  很多经销商,因此面临库存积压、赔本的窘况。为表达对行业的信心,曹仁贤决定,不管合同如何签订,凡有要求都可退款。个别退款单没有及时跟进,他还点名批评了事业部负责人。

  不忍产业形象受损,曹仁贤甚至直接建言有关部门。文中痛心疾首地说道:“听到‘补贴’两个字,我们光伏人经常抬不起头,因为外界对此误会太深了!”

  在登顶全球逆变器霸主后,曹仁贤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在这个领域里继续做到专注与专业,在这件事上,他甚至格外较真。

  2020年,安徽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

  看到里面没有光伏,曹仁贤当时就急了:“咱们安徽的光伏产业,怎么会没在里面呢?”

  这推动了省政府启动了“顶格沟通机制”。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亲自安排沟通,充分听取企业意见。

  最终,在安徽“十四五”规划里,十大新兴产业部分着重强调“促进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术应用”。重视的效果立竿见影,不到两年时间,到安徽来的头部光伏企业就有十几家。

  类似这样的场景,正是曹仁贤对光伏产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满腔热血,从曹仁贤创业开始,就已经是一种“义无反顾”。

  25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能够从一穷二白,成长为同高铁、移动支付一起,由中国引领世界的优势领域。

  在它的背后,固然离不开规划工作者的精妙筹划与坚决意愿,但更离不开的,则是一家家像华为、阳光电源这样专注于行业进步的企业,以及像曹仁贤这样愿意为一个产业崛起,而奋斗25年的企业家。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