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2年,虽然硅料价格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但下游市场需求火爆一定程度缓解了中游的盈利困境。
持续的疫情和局部冲突,让今年的全球能源安全陷入前所未有的境遇。
首当其冲的是欧洲,为了稳定能源供给,加速了对新能源的建设,尤其是在欧洲相对成熟的光伏产业。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洲的光伏制造设备订单需求暴涨,销售额相比疫情初期翻两倍。二季度欧洲制造商的光伏系统销量比一季度增长了62%,欧洲订单量也首次超过亚洲国家,2022年上半年收到的欧洲订单已超过2021年欧洲全年订单的总价值。
欧洲光伏需求爆发叠加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进入窗口期,两大核心因素对于国内光伏产业是绝对的利好。
01
硅片降价,光伏电池低谷过去了?
抛开市场流动性收紧及强势美元等宏观因素,单从国内光伏产业现状来看,目前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即最上游的硅料价格高企,严重挤压中下游利润空间。为行业健康发展,近期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并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核心就是讨论如何控制硅料价格。
上游硅料的毛利率高得有多离谱呢?
根据券商测算,当前光伏产业上游的硅料环节的盈利占据全产业链的80%以上!
以M10尺寸为例,硅料环节的毛利率可以达到83.9%,而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毛利率分别仅为4.2%、7.8%、-1.5%。
要知道为了缓解全球能源紧缺,在国家在确立“双碳”目标后,硅料价格上涨的情况已经维持了近两年。2020年年底,多晶硅致密料的价格还在80元/千克左右,不到两年时间涨幅已超三倍,目前多晶硅致密料的价格已经突破300元/千克,创历史新高。
产业链的利润几乎都被上游硅料吸走。
然而,矛盾在于我国电力企业属国有,国内光伏产业链的下游终端的电站开发商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强。在相对市场化的上游硅料涨价带动下,今年组件价格一度超过2元/W,事实上,这个价格已经大幅挤压了国内下游集中式电站利润空间;若组件价格维持2元/W高位甚至更高,下游电站开发商难保盈利,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量将明显降低,从而倒逼上游降价。
10月31日,光伏龙头之一的TCL中环(002129.SZ)率先下调硅片报价。虽然暂时没有上游硅料降价作为支撑,但市场观点认为,在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后,硅料供应形势趋于缓和,价格也将回落。在上游降价预期下,被压制的中下游电池、组件环节盈利或将得到改善。
硅片价格下降,能否将高企的硅料价格“打”下来?
02
爱旭将摆脱产业困局
实际上,在光伏产业链中,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且其性能和技术走向对产业方向影响颇深,受到市场关注较多的是光伏电池板块。
目前A股中细分光伏电池领域的龙头主要有通威股份(600438.SH)和爱旭股份(600732.SH),而相比之下,爱旭更加专注于光伏电池片,业务占比在99%以上,更能代表光伏电池产业的情况。
知名机构IDG更是从2016年就开始投资并陪伴爱旭上市至今。2016年到2017年,IDG以义乌奇光股权投资合伙的名义对爱旭进行投资,两年间累计9.5亿元,重金押注支持公司研发光伏PERC电池技术。
爱旭股份成立于2009年,十余年专注于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业内领先的PERC电池制造技术和生产供应商,2017年将实验室管式PERC技术推向量产应用,2018年单晶PERC电池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不仅如此,爱旭股份还在今年上半年研制出了全新一代N型ABC电池,预计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可超25.5%。
虽然公司在光伏电池板块已经处于细分龙头,但无奈仍然受到上游硅料价格波动影响。
公司2018年之后在IDG等资本的支持下,业绩增长进入快车道,四年时间,营收从1.57亿增长至2021年的154.71亿,增长近100倍,年均复合增长超过300%。
但受制于上游硅料价格,导致公司成本也相当高,公司毛利率从硅料开始涨价后,出现直线下滑,从2018年近60%下降至2021年5.59%。
2021年,由于硅料价格暴涨,迅速传导至硅片环节,但下游组件企业并不买账,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电池片企业无奈选择承受成本压力,当年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毛利率仅为8.81%;排名第二的爱旭股份,单晶PERC太阳能电池片产品毛利率更是低至5.43%,最终导致全年利润下滑,并出现亏损,扣非后归母净利直接亏损近3亿。
到了2022年,虽然硅料价格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但下游市场需求火爆一定程度缓解了中游的盈利困境。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2.6GW,同比增长106%,接近2021年全年新增装机量,叠加光伏组件出海增速较高,使得硅料成本分摊给了组件端,光伏电池片板块的盈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三季度在营收达到创258亿,同比增长130%。同时,毛利率和净利率也近三年首次出现反弹。
03
新电池产能即将释放,未来可期
其实盈利能力的回暖,不仅在于上游硅料价格的价格松动。更多是爱旭“豪赌”尝试新电池的研发,从根本做到了降低成本。去年至今硅料持续涨价且居于高位,选择降本后的爱旭才逐渐顶住了上游带来压力。上半年爱旭股份平均产能利用率约92%,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带动公司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成本降低源于新电池。
在光伏电池技术从P型向N型演进中,区别于行业的其他企业,爱旭股份独辟蹊径选择了IBC(N型叉指背接)技术,将研发注意力集中“降本增效”潜力更大的N型ABC光伏电池上面。这是在异质结和TOPCON两大主流技术路线之后,首次有头部厂商发布IBC电池结构组件产品。
其研发的N型ABC电池的转化率能达到26%左右,有望达到27%,高于HIT电池和Topcon电池的转化率;不仅如此,成本上短期预计HIT与Topcon电池内的成本很难出现大幅下降,对比而言,爱旭研发的N型的ABC光伏电池生产线成本会比HIT电池生产线成本要低。
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毫不吝啬,今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9.25亿,预计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将超过12亿,研发投入的增长侧面反应了公司对市场竞争的重视以及建立护城河的决心。
产能方面,根据公司最新的三季报来看,公司PERC电池产能达38GW,ABC电池公司共规划52GW产能,其中珠海6.5GW产能将于计划于四季度投产,新产能释放带来的增量业绩最快将于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展现在公司的财报上。如此强势的业绩预期,也难怪在大盘震荡下行时,爱旭股份还能维持在股价的高位。
总结来看,爱旭作为光伏电池的龙头,被市场给予厚望的核心逻辑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是盈利能力的回暖,N型ABC电池的生产成本让公司度过了行业低谷,后面随着上游硅料降价预期,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其次三季报业绩以及未来的业绩预期,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都是新高,且年底N型ABC电池量产带来的新产能释放,将为带来公司较大的增量业绩空间;最后是产业链延伸,公司预期将不限于生产研发光伏电池,而是借电池向下游组件和终端并网储电、电站建设及使用维护延伸。
本文作者 | 刘超然 来源 | 英才商业
原文标题 : 硅片降价!“豪赌”新电池助爱旭度过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