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重庆神华被折价拍卖,这让薄膜电池市场再次处于一片迷茫。
近日,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公布公告: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在8月7日被公开拍卖。公告显示,重庆神华出身央企,是国家能源集团的孙公司,注册资本为12.5亿,而起拍价格却为6.8亿。
▲重庆神华最大控股方中国节能减排是国家能源集团子公司,重庆神华主营铜铟镓硒薄膜电池
薄膜电池具有应用场景广,原材料成本低且吸光率高的优点,但薄膜电池商业化进程一直不太顺畅,布局于此的汉能集团已在今年年初破产,央企豪掷数亿元投资也折戟于此。难道历经数十年的浮沉,薄膜电池是否真的要被光伏市场“洗”出局了?
01在中国不愠不火
自2015年起至今,随着入局企业增多,晶硅价格明显下降,利好晶硅电池,而薄膜电池仍没有等到春天。在这种背景下,重庆神华诞生,凝聚着多方努力,也承载了不少期待。
2016年,国企改革大背景下,几家央企进军薄膜电池领域,接连选择在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领域开疆扩土:
先是中建材就豪掷百亿元投资薄膜太阳能项目,探索“铜铟镓硒技术”技术在光伏发电领域的应用;
紧接着上海电气宣布计划与神华集团以及德国Manz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铜铟镓硒技术”,重庆神华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启动重庆神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
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为75亿元,将建成6条生产线,每年产值预计将达30亿元,然而现实骨感。该项目去年便被停止续建,重庆神华也在不久后宣告破产拍卖,神华集团正在为勇敢买单。
根据重庆神华的董事会议案内容,重庆神华将破产归咎为薄膜电池市场被晶硅电池挤压。据APLA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球晶硅电池市占率高达96.2%,而留给薄膜电池的份额仅有3.8%。
02在欧美日比较火
薄膜电池经历过短暂辉煌,在1980-2015年,晶硅路线与非晶硅路线均处于较早期阶段,薄膜电池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薄膜电池发展经历两起两落:1980年薄膜电池一度占据30%市场份额,被称为下一代光伏技术;2009年FirstSolar一度成为电池产量冠军,全球市占率高达12%
▲以铜铟镓硒(如图)、碲化镉等化合物材料代替晶硅,成本更低
在那段时间,美国聚焦薄膜电池的First Solar公司,日本Solar Frontier,德国ANTEC Solar、Calyxo均加码薄膜电池研发制造,并带起了一波欧美企业进军薄膜电池的小浪潮。
而彼时,中国的光伏企业中晶硅路线的企业占多数,即使无锡尚德施正荣一直在海外攻读薄膜电池,归国后也选择了晶硅路线。仅有汉能集团、迈新能源和龙焱能源这几家企业,陆续进入薄膜电池领域。
如今,这些企业经历大浪淘沙,美国First Solar、德国ANTEC Solar和日本Solar Frontier已在全球形成技术垄断,成为光伏电池市场中的独特存在,德国Calyxo虽已破产被一家机械企业收购,不过仍保留原业务。
而在中国,晶硅电池逐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李河君的汉能集团已分崩瓦解;上迈新能源是施正荣二次创业的载体,成立时间较晚,目前财务数据不明;龙焱能源则是一家低调的技术型公司,在成立之初便承担了国家863 计划先进能源领域课题,正在技术上寻找突破。
03春天还会来吗?
尽管薄膜电池市占率低,但仍有可能春风吹又生,毕竟在新能源赛道上,多元路线battle络绎不绝,其中一种技术占据主流可能也只是一段时间。
例如,磷酸铁锂电池和薄膜电池类似,价格便宜,但能量密度难以提升,伴随着三元锂电池的兴起,磷酸铁锂市占率从60%过山车式直降至30%,而随后开始触底反弹,去年回升到了55%左右。这背后有宁德时代的CTP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等,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也有特斯拉、新势力、比亚迪、五菱宏光等对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的加大。
在光伏上游硅料领域,颗粒硅也是有着价优而技术难度高的特质,过去几十年,市场占比仅3%左右。但近期却有了崛起迹象,这背后有保利协鑫对技术难点的攻克,以及隆基、中环等硅片公司产能的锁定。
反观薄膜电池,其量产的转化效率已经达19%,虽落后于perc电池的23%,但也已经可以规模化生产、商业化应用了,且在海外已经初具市场规模,并且薄膜电池因BIPV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壮大而受到更多关注,在航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类属薄膜电池的柔性电池更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的2023年第一大新兴技术。
这些会驱动中国企业在薄膜电池领域继续向前。不过,龙焱能源、上迈新能源等中国薄膜电池企业坚守的薄膜电池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量力而行增加产能,避免大举扩产或激进投资。
原文标题 : 沾上“薄膜”就惨?国家能源集团五折拍卖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