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光伏行业薪酬水准再创新高!例如大全能源前总经理周强民,年薪674.11万元位居行业第一;通威前董事长谢毅,曾以638.73万元年薪名列2022年度光伏行业薪酬第二。
然而通威股份前董事长谢毅、大全能源前总经理周强民在今年因个人原因接连辞职。
在光伏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相比百万年薪,不少头部企业的核心高管更看重个人发展,这也造就了光伏人才快速流动的特点(传送门→四名光伏高管辞职,涉及协鑫、天合等企业)。
当前创业成为一些能力强、资源深厚的光伏高管的选择。其中通威前董事长谢毅,华为智能光伏前总裁许映童,前天合光能副总裁尤泓明都是典型代表。
有投资机构内专业人士近日表示:“这类龙头企业出身的大佬级高管,具备了从零到一开创新事业的能力,很容易收获资本方的认可。如果他们本人有离职单干的想法,与资方很容易就‘一拍即合’。明星高管离职创业,只要方向对、资源够,成功的概率就很大,资本很看好这样的项目。有两位光伏高管离职创业,很多资方想塞钱给他,最后还‘投不进’。”
两位光伏高管离职创业干储能
近日有两位光伏高管离职并创立了自己的新公司。据媒体消息,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从华为离职后,创立了公司思格新能源;前天合光能副总裁、海外系统事业部总裁尤泓明已离职并创立了公司揽海能源。
而有趣的是,这两位大佬从光伏转战储能,创办的公司都聚焦于海外储能业务。这可能是基于“光储不分家”和储能赛道盈利能力明显提升的考虑。可促进资本涌入储能赛道,也能使自身不囿于光伏领域的内卷。
“光储不分家”便是两位高管凭借逆变器、光储产品领域的背景,转战至储能产品,难度相对较低。
储能赛道的盈利潜力与光伏不分上下。从光伏最靠近储能的逆变器领域来看,逆变器龙头的盈利能力非常强。阳光电源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383.55%。上能电气、固德威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488.54%、1256.2。这些增速,都高于四大光伏组件企业(隆基、晶澳、晶科、天合)。
当前技术实力强者抢夺储能市场,跨界玩家们中的不少也已凭借储能业务实现盈利增长,例如增设储能变流器业务的特变电工、布局“储能+”模式的三峡能源、布局飞轮储能的华阳股份等,都在去年实现利润显著提升。储能,正在成为新能源创业的沃土。
就目前来看,光伏逆变器的增长速度,已超越光伏组件。有业内人士表示,光伏行业新旧产能将加速迭代,市场竞争格局将重新洗牌。锁定储能这条创业道路,亦不失为减轻内卷负担的选项之一。
方向选对,成功概率很大
纵观已踏上创业之路的光伏前高管们,目前都十分顺遂。
1.VC抢投
许映童在从华为离职后,于2022年5月成立思格新能源,2022年6月推出首款产品,2022年12月完成A轮融资(也是第二轮融资),两轮共融资6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华登国际、钟鼎资本、云晖资本等投资机构。
而前天合光能副总裁、海外系统事业部总裁尤泓明创立揽海能源时间则较晚,是在2023年1月,融资速度和思格新能源同样迅速——成立不到5个月就完成超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跟投。
光伏巨头前高管离职创业,普遍自带吸金光环,投资阵容都很豪华。此前谢毅创办和光同程,也已吸引包括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煊炀光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重量级投资方。
2.成长快
成立不到两年,思格新能源的运营规模已经与已上市的户储企业接近,其与储能第一股派能科技的储能电池产能已经不分伯仲。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其“开局就是高潮”。
思格新能源已经显示出较高盈利能力,公司自研的储能变流器应用于客户厂商艾罗能源的户储一体机上,在2022年卖了近20亿元,该销售额是2021年的近20倍。
揽海能源刚成立不久,成长速度还有待观察。
此外,曾先后担任过晶澳、隆基、中来股份高管的刘勇,于2018年创立一道新能,在光伏电池、组件以及分布式电站环节均有布局,仅用四年时间晋级为行业头部公司,2022年底组件出货量跻身全球第八。
3.研发力旺盛
许映童本人曾担任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公司一体机产品也打出AI这一卖点。类比注重技术创新+差异化产品的海辰储能,该公司2022年实际出货量增速拿下国内行业第一,主打产品280Ah大方形电芯,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取得市场认可,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再如奇点能源,创始人刘伟增组建的团队也是技术经验丰富,自身也曾在特变电工担任工程师长达十余年,自研了除电池以外的所有零部件。奇点能源除吸引了“两网”“五大六小”电力集团等央企客户之外,还开启了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
在这些较为成功的创业案例刺激下,光伏行业或现“高管离职创业潮”,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光伏圈子不大,人来人往是正常现象。人才的高速流动,往往说明行业正处于高景气度。
原文标题 : 明星高管离职创业,VC们排队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