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赌徒,被称为“小隆基”的光伏新贵又要巨额融资了

新能源大爆炸
关注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863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新能源正前方》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说到双良节能,行业里的评价,客气一点的会说是“新贵”,不客气的话,几乎就是两个字“赌徒”,甚至有的还要加一句“投机惯犯”。

01“投机惯犯”双良节能

此前在所长会客厅里回复大家的提问时,专门研究了一下双良节能,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公司,跟很多光伏设备厂商的成长路径一样,它也是通过向上下游拓展的方式解决成长问题,只不过它采取的是“蛙跳式”的产业链拓展方式。公司原来是做多晶硅还原炉的,也做到了行业龙头级别。然后在2021年和2022年开始杀入硅片和组件业务,急速成长为行业新贵,目前已经是硅片行业第二梯队级别的企业了。

但它被称为投机惯犯,其实也不为过,从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业务确实很跳跃。公司最开始是做溴冷机起家的,后面又进入了热交换器和空冷器业务,再后面又进入了环保业务和互联网金融医疗。然后又进入了光伏设备领域,这两年再度向光伏产业链深度拓展。

给人的感觉就是哪一个领域火热,它就想办法往里面插一脚,但从公司过往的业绩看,除了这两年光伏行业带来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之外,它过往的各种业务扩展全都以惨败告终,至少没能在业绩上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按结果论的话,说的好听一点叫纵横捭阖,积极进行多元化探索,说的不好听就是瞎搞,看到哪个行业热门蹭哪个行业。

好在这次在光伏行业的深度探索和布局,看起来至少是很认真的,而且也很有机会做成。

为什么行业的人提到双良节能首先反应过来的就是“赌徒”两个字,因为它确实在光伏产业上的投资非常激进。

02疯狂的“赌徒”

2021年决定要往下游硅片环节拓展后,3月宣布拟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分两期建设共40GW单晶硅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

2022年1月,双良节能拟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签署《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包头40GW单晶硅二期项目(20GW)合作协议》,启动二期项目(20GW)的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62亿元,二期项目建设期两年。

同年,11月25日,双良节能再度抛出50GW单晶硅拉晶扩产计划,公司拟与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建设期两年。

进展也确实神速,在2023半年报中,双良就表示公司单晶一厂560台单晶炉和单晶二厂800台单晶炉均已全部投产运行、满负荷生产,年产能超20GW。预计年内大尺寸硅棒/硅片实际产能将实现50GW!

要知道根据隆基和中环的公告,他们预计到2023年底的产能还不到200GW,才两年时间,双良的产能就有望超过两大巨头的1/4,按照双良这种疯狂的产能扩张速度,2024年它就有望超过上机数控(现改名弘元绿能),并对两大巨头形成紧追猛赶的态势,未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急速的硅片产能扩张,必须有相应的硅料供应,双良也利用自己与硅料厂商合作紧密的优势,一口气就与通威、新特、大全等签订了一系列巨额采购合同。比如在2022年7月份就公布与通威签订了金额达到560亿之巨的采购合同,约定2022年至2026年买方向卖方采购多晶硅料约22.25万吨,震惊了全市场。

事实上,双良决定进入硅片环节后,也就用一年时间,就跟上游签订了累计金额超过2450亿元的采购长单,把整个行业吓得一愣一愣的。

巨额采购金额的背后,除了不要命的勇气之外,也是下游销售订单给双良的底气,同一时期,双良跟多家下游厂商签订了总额约900亿的硅片销售合同。

当然了,这都只是合同而已,并不代表一定会执行,但双良作为一个企业体量较小的行业新贵,如此庞大的销售合同能否按时交付,庞大的采购额能否顺利消化,并最终在业绩上得以兑现,成为了市场普遍的担忧,并实实在在体现在走势上。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订单兑现之前,产能的扩张需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自身现金流不足的双良只能向资本市场开口了。2021年进入硅片行业后,2022年、2023年公司就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和可转债的方式募集了总额超过60亿元。

在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也就是12月29日晚发布了定向增发融资25.6亿元的公告,如果此次定增顺利实施的话,双良进入硅片行业3年时间就募了86亿,这效率也是没谁了。

以后行业会多火爆,企业能多赚钱,暂且按下不表,就这种募资的疯狂程度,难怪市场对于光伏行业的异议很大,这确实是一个资金需求饥渴型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目前而言更像吸血鬼。

考虑到行业进入平价上网时代也才一两年,再加上双良又是硅片行业新兵,由于产能扩张需要进行融资也算正常,但核心是这种融资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根据公告,此次募资主要用于3方面:38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和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38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总投资为80.19亿元,计划使用16.1亿元募投资金;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的计划总投资规模约5.84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50亿元;剩下7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客观讲,已经非常节省了,再结合公司这两年的产能释放速度,可以说公司的投入产出比是足够优秀的,并没有乱花钱,融资也无可厚非,在这方面不应横加指责。

持续的融资是目前行业的通病,但双良还是做到了高效率的投入产出,对于双良而言,目前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它的融资问题,反而是行业中短期过剩的困扰,以及光伏垂直一体化趋势之下硅片的销量问题。

03双良这次有望“赌对”

目前光伏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已经体现在行业今年的业绩表现中了。双良才进入硅片行业3年时间,依然享受着业务快速爆发带来的业绩大爆发,尚且表现不明显,但公司急速崛起的代价是低价换量,毛利率在主要的硅片厂商中是最低的,2022年公司的毛利率也就7.23%,相比行业龙头差距巨大,甚至比设备相对落后的美科都要少。

在行业遭遇产能阶段性过剩、竞争恐将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会不会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公司就要陷入巨亏的状态?这是值得担忧的。

尤其现在行业面临竞争加剧的问题,纷纷刮起垂直一体化的邪风,下游厂商也纷纷向上游硅片硅料等环节拓展,未来公司的销售会不会出现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担忧的点。

好在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这些并不能构成太大的问题。就全球范围而言,光伏发电的占比也就5%左右,在双碳成为全球共识的前提下,行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的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过剩,而且也是结构性过剩——优质产能依然是紧俏的,过剩的都是落后产能。

双良作为硅片行业新贵,反而没有落后产能的困扰,投入的都是大尺寸硅片产能,这也是公司才进入行业一年多就可以与下游那么多客户签订巨额销售合同的原因。

至于行业垂直一体化的问题,从光伏行业发展历史来看,转化率和成本才是最根本的推动力,这两年的垂直一体化更像一股技术升级遇到瓶颈形成的歪风,随着N型时代逐步到来,后续这股歪风有望得到纠正。

相比这些问题,公司能否在光伏行业认真踏实全心全意走下去,反而更值得担心,毕竟此前它的多次跨界最终都是惨败。

好在这一次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执行效率,抑或是当下的产出和未来的前景,都是相当不错的,公司应该会专注于光伏行业,或者说绿能行业。

如果公司不能证明自己具备这种战略定力,双良就可以归为蹭概念的小丑,应该扔进垃圾桶那种,且走且看吧。

       原文标题 : 绝对的赌徒,历史级别订单震惊整个行业,被称为“小隆基”的光伏新贵又要巨额融资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