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编者按
“光伏行业洗牌和分化已经开始。”
年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这样说。
在光伏产业中,一直存在技术迭代快、产业增长快、成本下降快、市场变化快的“四快”特点。随着全行业P/N技术转型迭代,企业间的淘汰赛,早已拉响。
目前亏损+停产的聆达股份,无疑成为大家视线的焦点。
4月10日,聆达股份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23年净利润亏损从1900万元-3800万元上调至2.49亿元-2.98亿元。公告称:“业绩修正的主要原因,则是其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寨嘉悦”)为减少损失及整体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于2024年3月14日对其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停产时间至2024年4月15日,后续复产情况将及时披露。”
然而,4月15日,聆达股份公告披露:鉴于金寨嘉悦PERC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品市场情况及公司供应链、销售、劳动力组织等方面的困难,考虑到公司当前资金紧张、现有债务违约状况,公司决定金寨嘉悦主要生产装置继续停产,预计停产时间至2024年5月15日。
如果说,光伏行业P/N之路,注定要“流血”。那么作为跨界者,聆达股份会第一批倒在“血泊”之中吗?
Part One光伏技术,需要敬畏
据悉,转型光伏的聆达股份前身是易世达,主要从事余热发电相关业务。2014年,聆达股份收购了格尔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入光伏发电行业;2020年,聆达股份斥资2.87亿元收购了金寨嘉悦70%股权,正式进军光伏产业链。后又在2021年6月实现对金寨嘉悦的100%控股。
如今,四年过去。聆达股份在今年3月15日发布了子公司金寨嘉悦临时停产的公告;相隔4天,又宣布终止建设铜陵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3月25日,聆达股份公告披露其与子公司金寨嘉悦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接连不断的公告,彻底暴露了聆达股份跨界失利的狼狈。
3月18日,深交所下达了《关于对聆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对聆达股份披露的子公司临时停产事件,提出六问。
侦碳家将视线聚焦在聆达股份电池片的主要技术路线上。据其回复公告显示,金寨嘉悦一期产品的技术路线采用PERC+SE技术。现有的182mm大尺寸PERC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转化效率为23.40%。根据CPIA资料,2023年,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均采用PERC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4%。n型产品已在市场中崭露头角,TOPCon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HJT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2%。而PERC+SE技术,是在PERC技术上,叠加SE(选择性发射极)。是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工艺。
众所周知,在光伏行业步入技术迭代周期后,P型技术在与N型技术的“厮杀”中,转换效率逐渐逼近极限。全行业向N型转变是大势所趋。InfoLink机构通过对2023全年电池片出货排名的数据调研,表示“2023年下半年随着TOPCon扩产逐步落地爬坡,产能的严重过剩与技术迭代转型上,PERC电池片需求快速萎缩,价格呈现跳水般的超跌,年末厂商面临严重亏损,毛利水平达到-11%,企业纷纷关停自身产线以减少亏损。”InfoLink预测,2024年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市占率将达到65%,成为市场主流;P型电池技术的市占率将下降至23%;HJT和BC电池技术合计市占率10%左右。
关于这次临时停产的原因,聆达股份在公告中说明“公司当前产线所采用的技术已经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效能电池片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截至目前,金寨嘉悦现拥有10条产线,共计3.5GW-182mm大尺寸PERC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根据近期市场光伏电池片市场订单报价及毛利情况、公司现有储备客户订单需求量综合测算,金寨嘉悦维持两条产线即可满足客户订单排产需求,金寨嘉悦产线如在公司临时停产期间按照当前市场订单正常排产,生产经营亏损预计增加约550万元。”
结合目前市场电池片技术生存的宏观环境来看。聆达股份光伏业务的失利,在于大量产能套在了PERC技术上。且金寨嘉悦光伏电池片业务最近一年一期确认的收入占聆达股份总收入的95.50%和94.45%。
除此之外,公告中提及这次临时停产的影响,将减少主营业务收入3870万元,减少亏损550万元;导致厂房、库存及设备等资产在停产期间面临价值贬损的风险。并相应增加资产减值的计提;也已陆续缩减人员规模,保留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同时,金寨嘉悦于临时停产期间正着手对现有产线进行评估迭代升级,在原PERC产线上通过改造来升级到TOPcon电池技术产线。
其实,光伏行业围绕“降本增效”这一主旋律,在技术迭代的推动中,对于生产线的升级,很多企业都早已完成。比如,正泰新能,在2023年5月对海宁三期5GW PERC电池片项目改造升级为TOPCon项目并全面投产;2024年3月11日,通威宣布旗下品牌通威太阳能,完成首个TOPcon技改出片的项目,金堂基地二期TOPcon项目首片电池片顺利下线;2024年3月12日,爱旭股份发布公告拟对全资子公司投资约27.15亿元将义乌基地现有25GW 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为TOPCon电池产能。
在P/N转型的路上,早就已经没有了观望者。
随着以TOPCon为主流的N型技术红利持续释放,厂商们都在争先恐后的加快提高N型电池、组件占比。侦碳家发现,聆达股份2024年3月9日披露的《关于债务重组的公告》显示,作为生产方金寨嘉悦应客户隆辉光电要求,将合同订单的全部货物交付给晶飞科技,但金寨嘉悦一直到公告披露日仍未收到隆辉光电货款。于是经过三方协商,金寨嘉悦与隆辉光电、晶飞科技进行债务重组,原本价值837.29万元的光伏电池片购销合同,最终以417.61万元结算。这也表明在市场上,N型电池片快速应用的过程中,P型电池和组件势必大幅度降价,如聆达股份这样的企业,正遭受成本与销售的两头挤压。
在2020年-2023年,聆达股份收购金寨嘉悦的四年里,分别亏损了5601.67万元、7102.94万元和1692.80万元,2023年度预计亏损2.49亿元-2.98亿元。
停产,是为了在亏损中止损。
聆达股份,已经成为了光伏行业技术升级的落后者。
Part Two一角崩塌,累及全局
作为光伏行业的跨界者来说,聆达股份,以P型电池作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都依赖于来源于子公司金寨嘉悦。一角崩盘,很有可能累及全局。如今,困境接踵而至,已经毫不留情的曝光了聆达股份的经营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临时停产的子公司金寨嘉悦,因涉合同纠纷,导致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也殃及聆达股份被冻结部分银行账户。
聆达股份3月25日公告,披露了部分被冻结账户的情况,冻结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1.因金寨嘉悦与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帝科)的买卖合同纠纷,无锡帝科提出诉前财产保全,宜兴市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裁定保全金寨嘉悦账户资金1450万元,实际冻结保全金额为78.28万元。
2.因金寨嘉悦与海尔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尔租赁)的融资租赁进行合同纠纷,且公司为金寨嘉悦上述融资租赁业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海尔租赁提出诉前财产保全,青岛市市南区法院根据民事裁定保全公司账户资金1148.99万元,实际冻结保全金额为8.69元。
而2024年4月16日,聆达股份又新增部分账户被冻结。具体原因如下:
1.因金寨嘉悦与江苏正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苏正能)的买卖合同纠纷,江苏正能提出财产保全,扬中市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裁定保全金寨嘉悦账户资金410.28万元,实际冻结保全金额为22.57万元。截止目前,案件处于一审阶段。
2.因金寨嘉悦与建发(成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建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成都建发提出诉前财产保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裁定保全公司账户资金355.04万元,实际冻结保全金额为7.63万元。
截至2024年4月16日,聆达股份及金寨嘉悦的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的账户共计20个,其中为2个银行基本户和18个银行一般户,占聆达股份及金寨嘉悦基本户和一般户账户总数35个的57.14%。申请冻结保全金额合计为3364.32万元,实际冻结保全金额合计为117.15万元。
债务缠身,资金紧张。聆达股份想要复产也分身乏术。
也许,今日的苦果,在之前就已种下。
由于产能过剩,2023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头部企业也要面对较大的短期盈利风险,更何况腰部企业。因此,不少企业出现了人员流失和结构优化的情况。比如,前段时间隆基绿能员工优化比例5%,遭到热议。
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即使在人事变动大的行业环境中,重要的高层岗位还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重要的“掌舵者”,对企业有重要影响。
此前,亿晶光电前董事、总经理唐骏跳槽至润阳股份。作为曾帮助亿晶光电实现扭亏为盈的“一员大将”。唐骏的离开,也使亿晶光电股价产生波动。除此之外,爱康科技、麦迪科技等企业也出现高层人员变动。
但从2023年始,聆达股份就频繁出现较大的人事变动:
2023年3月30日,聆达股份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琦辞职;
2023年4月2日,聆达股份聘任张健群为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2023年4月27日,聆达股份副总裁邱志华辞职。(辞职后,仍继续担任公司全资子公司阳光恒煜(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2023年5月5日,聆达股份证券事务代表任丽伟辞职;
2023年7月24日,聆达股份内部工作调整,张健群不再兼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仍将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聘任谢景远为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
2023年10月23日,聆达股份董事陈耿生先生辞职;
2023年10月26日,刚任职6个多月的,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张健群辞职。同日,聘任叶海滨为公司副总裁;
2023年12月29日,聆达股份董事雷庆、董事高翔辞职;
2023年12月31日,聘任王波为公司副总裁;
2024年1月15日,聘任杨冬林为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自聘任杨冬林先生为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之日起,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明圣先生不再代行公司董事会秘书职责)。同时,聘任赵燚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如此频繁的高层变动,好像在透露着聆达股份“锅多盖少”的窘迫。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8月16日,因涉及信披违法、在限制期内转让、短线交易等问题,聆达股份原实控人、董事长王正育被重罚3320万元。其中,就限制期内转让证券一项,处罚金额即达到300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月17日,王正育因涉嫌内幕交易及“聆达股份”等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同日,王正育辞去聆达股份董事长、董事、总裁及其担任的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高层流失、技术滞后、项目停产、账户冻结。
聆达股份,跨界四年,四面漏风。
如,大梦一场空。
结语
正如早前业内预料的那般,光伏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正在发生。
3月18日,深交所上市企业海源复材宣布终止其在滁州市全椒县的光伏产业基地投资项目,并且将滁州项目实施主体滁州能源100%股权以3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爱旭股份。是因“项目推进过程中,光伏行业及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及管理成本,决定终止滁州项目”。
4月3日,北交所上市企业艾能聚公告宣布其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临时停产,后续复产情况视未来市场需求订单情况而定。临时停产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趋势进一步加速,主流单晶硅电池片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艾能聚生产的BSF电池片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
由此可见,聆达股份不是个例。
光伏行业属于P型技术的时代,正在落幕。
当大幕落下,终有一批滞后的企业,被永远隔绝于此。
无形的大幕,也将成为它们光伏之路的终点。
THE END
侦碳家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标题 : P型之路的尽头,是聆达股份光伏梦断的“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