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纷争狼烟四起,光伏行业又临恶战。
2024年10月8日,天合光能向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对阿特斯所属及关联公司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涉及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TOPCon)光伏技术专利,即 us9,722,104(“104 专利”)和 us10,230,009(“009 专利”)。
01
专利之争频发
这并不是天合光能第一次维权。5月7日,天合光能就起诉江苏润阳专利侵权,其中包含N型TOPCon专利,;6月,天合光能与中清光伏、中清国投的专利纠纷案开庭同样涉及N型TOPCon专利;7月,中国海关先后依法查扣了阿特斯旗下子公司具有较大专利侵权嫌疑的多个货柜,而主张权利的亦是天合光能。
与此同时,在今年7月晶澳科技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对正泰新能及其欧洲关联公司先后两次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了两项与 TOPCon(隧穿氧化层)电池、组件结构技术相关的专利。晶澳科技称此举是为保护知识产权,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偷袭战”。
晶澳科技一直以来都是低调行事,如今也开打“专利战”,把专利纷争更推上了一个新的关注高度。
02
行业的护城河
不难看出,本轮专利战的焦点都是TOPCon。
在光伏组件方面,相比于PERC组件,N型TOPCon组件拥有更低的衰减率,30年后输出功率不低于原始输出功率的87.4%。此外,N型TOPCon组件85%的双面率远高于PERC组件的70%。
2023年国内光伏组件采购中,N型产品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13.9%迅速增长至年末的66.7%。2024年大唐集团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公告中显示,本次集采规模为16GW,其中N型(包括N型TOPCon和N型异质结)预估采购共14GW,占比达到了88%。晶科能源今年上半年的N型组件出货量占比也超过了80%。
根据8月光伏Time的报道,作为将TOPCon作为押注重点业务的巨头之一,天合光能拥有大量关于TOPCon的技术专利,TOPCon相关知识产权和专利申请数量就可能超过百项。这些专利为天合光能筑起了一道护城河。
而众多专利已被申请的另一面便是,在内卷的光伏市场大势裹挟下,即使某些商家没有相关专利使用权,也要冒险使用,保持自身竞争力。
03
纠纷背后的真相
事实上,专利之争的背后,折射出光伏组件行业愈演愈烈的内卷态势。
近期,根据infolink消息,光伏组件均价已贴近每瓦0.7元/W。10月13日,华润电力沂源西里光伏组件采购开标中,竟然有企业报出了新低价格——0.53元/W!此价格下,覆盖成本都是难事,更别谈利润。此刻若是手握专利权,能帮助自己“保底回血”,也算是剑走偏锋的盈利法门。
光伏企业正在使出浑身解数保证生存,角逐有限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
截止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达到43.8GW,是唯一一家半年度出货超40GW的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排名紧随其后。四家公司加起来的总出货量超147GW,远超TOP5 - TOP15企业之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光伏组件企业只能在狭小的市场空间里苦苦挣扎,有的企业甚至连生存都面临难题,更遑论发展。
头部光伏企业卷入专利纷争,便意味着市场竞争又多了一种延伸。
光伏行业中“拿来主义”盛行,新技术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复制,使得行业整体产能迅速膨胀,进而导致如今的产能过剩局面。如此一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专利技术,在还未完成回报周期之时就被其他公司以低成本盗用,致使市场上相关产品价格下降速度超乎寻常,用心做研发的公司反而难以获利。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必将产生。
而此时企业对专利权进行申诉时无可厚非的。但若是以此为由,筑起专业壁垒,则会导致光伏行业的未来更加捉摸不清。
2023年11月15日,Maxeon在德国法院对爱旭股份及其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ABC(All Back Contact,全背接触)技术专利侵犯了Maxeon专利号为EP2297788B1的太阳能电池架构的欧洲专利。
该时间在2024年5月荷兰海牙地方法院得出了结果。基于爱旭提供的由欧洲两家顶级专业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判定爱旭相关产品不存在专利侵权,并驳回了Maxeon提出的临时禁令申请。
在光伏圈里拉满话题度的专利纠纷,远不止于此。或许这场光伏的专利战才“拉开序幕”。
原文标题 : 激战专利后,光伏“复仇者联盟”会继续扩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