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紧缺,光伏如何破局?

能环宝
关注

我国,一个坐拥14多亿人口、总面积傲视全球的国度,正深陷土地资源紧缺的泥潭。

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我国人均土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让每一寸土地都显得弥足珍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带动国家经济的腾飞,然而在这股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土地资源的压力也日益凸显。工业用地需求如饥似渴般激增,不断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

根据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8年,我国工业用地面积从7446.02平方千米增长至11026.77平方千米。然而,这场土地盛宴的背后,却是农田被无情侵占,土地资源利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残酷现实。

更令人痛心的是,乱占滥用土地、非法建设等乱象丛生。2018年以来,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07万宗,这些案件所揭示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极其严重,使原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雪上加霜,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受重创,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再加上我国可开发土地资源的状况本就匮乏。据统计,我国可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0%至15%。为了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对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的占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加之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区域和需特别保护的区域,当前剩余的可开发土地资源已接近枯竭的边缘。

在此背景下,为了守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国家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明确限制了部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项目开发建设,如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这些行业因可能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或破坏而被禁止或严格限制。

紧接着,在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也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面对全国多个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与库存压力的巨大挑战,政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商办用地库存积压严重的城市,如长沙、昆明、武汉等,纷纷出台政策,限制新的公寓、商业办公用地的供应,以降低库存压力。同时,对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长的城市,政府也暂停了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以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即便是清洁能源项目,如光伏建设,也未能幸免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影响,面临严格的备案审查和建设限制。数据显示,从2022年起到2023年,全国各地拟被废止的光伏项目数量超过150个,规模超过15.2GW,占到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的17%。

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土地资源紧张。以江苏省为例,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经济重镇,其城市化进程迅速,导致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攀升。城镇发展带来的用电激增,对光伏电站建设提出了持续增长的需求。

然而,土地的稀缺性,使得光伏电站项目的选址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光伏电站项目遭遇困境。近五年来,因土地问题导致光伏电站项目延期或取消的比例高达2-3成。

同样,经济发达的河北省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其中,3.757GW风电、光伏项目被取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部分原因与用地政策的调整有关。

虽然我国中西部省份如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在建设光伏电站时需兼顾生态保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了光伏电站建设中的生态红线,要求项目在选址、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守生态保护要求。

像今年,贵州省出现了滥用草地的事件,对此,贵州省林长制办公室已对黔西市、兴仁市、三都县及平塘县的四起违法使用草地、林地典型案件开展挂牌督办。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中西部省份光伏电站建设的审批通过率虽有所下降,但项目质量显著提升。

光伏破局,在路上

尽管光伏产业当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但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深入研析,我国能源与电力需求正稳步上扬。预计到2030年,风光装机总量将实现现有基础上的翻倍增长,达到24亿千瓦大关。

光伏,作为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未来扩张势必遭遇土地资源紧张的瓶颈。面对这一挑战,光伏如何破局?

为了应对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陆域风电、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集中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同时,在中东部土地资源紧张地区,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宜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在当前环境下,分布式光伏在我国的发展尤为适宜,尤其是在工商业领域。这些领域能耗较高,而分布式光伏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屋顶资源来开发电力,无需占用宝贵的地面土地资源。

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在选址上更为灵活,避开了农田、草地、湿地等因土地政策保护和生态环保要求而难以开发的区域,同时也无需支付高昂的土地补偿费用。屋顶资源不仅易于获取,而且往往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能够满足光伏电站的运行需求。也因此,近年来我国工商业光伏装机持续增长。

此外,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了推动BIPV的发展,我国今年也发布多项政策,北京、上海等城市也积极响应,发动地方政策促进BIPV建设,旨在推动绿色能源与建筑深度融合,构建低碳城市环境。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除了陆地上的创新方式,海上光伏也在我国悄然兴起。尽管海上光伏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环境复杂性高于陆地光伏,但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些难题正被逐步解决。我国海域面积广阔,为光伏电站提供了丰富的建设空间,有效缓解了陆地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此外,光照条件优异,为光伏电站的高效运行提供了理想条件。

尽管土地资源宝贵且有限,我国却通过工商业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及海上光伏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巧妙克服了这一限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也正朝着研发更小体积、更高功率的光伏组件的目标稳步前进。这一趋势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正在逐步构建中。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并相信它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原文标题 : 土地资源紧缺,光伏如何破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