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资源这颗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直到11月初,紧张了近一年的硅料企业们,才算稍稍松了口气。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1月份数据显示,硅料开始止跌企稳,价格微涨。硅片企业由此前的供大于求,转向供小于求;下游企业开始大规模采购,大幅消耗积压库存。
与之对应的,是自年初以来的一场硅料价格“过山车”。市场震荡最严重时,硅料价格暴跌43%。
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是市场震动的主要原因。新增产能不断投放、硅料供应不断加码,让下游需求逐渐吃力,无法消化快速积压下的库存,再加上结构调整等因素,直接导致了硅料价格的剧烈波动。
跑得太快,咱就压一压步子,让机会多酝酿酝酿。
一些头部企业开始积极“破局”,一方面减缓生产速度来保价,以期快速出清库存,疏通瘀堵,轻装上阵;一方面继续加码技术创新,以提高对外竞争力。硅料价格小幅回暖的同时,国家也发布了优化政策,为行业良性发展添了一把力。
11月,工信部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及管理办法,重点提及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此举是为了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避免行业的低水平重复扩张,借此来规范光伏行业管理,推动产业健康转型升级,拨开行业混乱竞争的那团迷雾。
显而易见,国家将进一步优化现有光伏电站的营商环境,并避免行业盲目扩张,收紧对后续光伏备案接网的实施与监管;现有光伏电站的含金量几何,不言而喻。
在国家政策的助力推动与龙头企业的积极转型之下,硅料供需的结构在逐渐平衡,产能出清速度开始加快;而光伏企业在积极寻求需求增量的同时,开始将眼光投向全球市场,以期能够深化更多样性的合作模式。
经历了硅料震荡的企业们深知,光伏出海,不应单单是产品的出海,而更应是扎根当地光伏产业链的本地化开发、利用、建设的一体化布局。11月里,中国企业在南非开发投资的首个光伏项目“矿电联合”,就是对这条光伏产业链新赛道的全面拓展。
“矿电联合”项目是由中国广核集团与中钢集团联手打造的央企“抱团出海”典范项目,是解决矿产项目长期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
南非,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南非称得上是被上天眷顾的矿中之国。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70余种,特别是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的储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南非矿业仅仅贡献了全国10%左右的GDP,而且80%以上的电力依赖于燃煤发电。目前,南非只有三家运营中的光伏组件组装厂,关键的太阳能多晶硅、锭、晶片、电池的生产,均未实现本地化生产。
“矿电联合”的创新模式,正是意欲将矿产资源与电力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帮助当地实现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打通光伏产业链的一场全面布局与资源延展。我国在产业技术、资源经验、内外实力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能够真正帮助并“激活”当地的光伏产业链。
而这条资源产业链背后的战略意义,并不止于此。
该项目作为中国企业在南非开工建设的第一个能源项目,是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后,为落实中南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南非电力领域合作共识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资企业在南非的首个私营PPA(购售电协议)自备电站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G20、金砖国家等重要国际组织成员,南非已经与中国达成了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眼下,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要拉动者之一,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越了G7。中国影响着全球绝大部分的重稀土材料供应,如硅、镁;而南非影响着全球大部分的铂供应,刚果(金)在全球市场中占有60%的钴份额。
这些资源,对于全球的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随着金砖国家的不断扩容,尤其是当拥有关键矿产的国家不断纳入,一盘大国之间的博弈大棋正逐渐明朗:如若我们与富含金属资源的成员国进一步组成“金属联盟”,将会轻松将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环节揽入麾下,并拥有“压倒性”主导市场议价的影响力。
资源,是光伏产业的“命门”。随着海外新兴市场需求的打开,手握硅料王牌的我国,仍然拥有着最核心的国际市场引导力。而根据2023年国家能源局的信息,我国风电和光伏产品已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助力各国获得了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我们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持续不断地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间合作,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将会是未来我国新能源的重要战略方向。
资源,更是绿色能源转型路上决定未来的“一颗子弹”。对内,我们善用资源,随时调整行进方向;对外,我们高屋建瓴,积极寻求多线资源布局,去帮助带动有需求的合作伙伴国家。在金砖国家伙伴联盟不断扩容的进程之中,“拥硅为王”的我们,让资源这颗子弹再多飞一会儿,去主导一场属于东方大国的王者归来。
特别声明:
图源网络,侵删。
原文标题 : 让子弹飞一会儿:硅料市场回暖后,金砖国家或将携手打通光伏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