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逆风与狂想

赶碳号
关注

现在,似乎又到了预测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数据的时刻。

比较悲观的当属伍德麦肯兹,其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甚至略微下降0.4%,至492GW。标普全球(S&P Global)预测的数据是580GW。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最乐观,为627GW。

在过去几年,就像彭博新能源财经一样,赶碳号对于新增光伏装机数据一向趋于乐观。但是,如果只从传统逻辑出发,今年的观点有些不同。

一是,国内光伏装机的基本盘,预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截至2024年7月,我国已经提前六年半完成计划在2030年才能完成的12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2024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将2025年的风光装机设定为200GW——这是最近几年中唯一一次没有调增的目标。

2021年至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定的新增风光装机目标,分别为120GW、140GW、160GW、200GW。

当然,这些目标后来回头看,其实是“保守”的,在过去数年中,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没完成的先例。

2025年,如果按照往年的增幅,目标似乎应该设定在220GW左右更为“合理”一些。然而,和2024年的一样,仍旧是200GW。这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体现了权威部门的一种政策导向。当下的实现就是,一方面分布式的“红区”越来越多,面临生死时刻,光伏并网消纳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新增目标和2024年持平不变。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1-11月,国内光伏新增并网206GW,全年光伏新增装机(交流侧)预期超过260GW。

赶碳号个人猜测,2025年的数据估计不太会出现下滑,但亦不太可能大幅增长,或许与2024年持平。未来的工作重点,可能不再追求光伏风电的大干快上,而是如何统筹规划源网荷储各侧的调节能力,从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

这是光伏储能企业的蓝海,谁抢占到先机,谁走在前面,谁就有可能是这一轮淘汰赛的“剩者”。

这些,就是国内光伏市场的基本盘,也将从需求侧决定这一轮光伏去产能的强度和烈度。

二,与国内市场相比,发生深层次变化的,或许是海外光伏市场。

先不说海外库存目前究竟还有多少,而是光伏的基本预期,最近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作为经济组织的光伏企业不能左右、但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相关观点,希望只是杞人忧天,只是“危言耸听”。

当然,重重危机之中,我们仍要充满理想与信念,相信光,成为光。

01光伏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微妙变化?

光伏的底层逻辑,还在吗?

所有国家共同行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危机,这个逻辑还在吗?

这个问题,或许是我们思考今年海外光伏市场的一个角度。

2024年12月20日,赶碳号专访了阿特斯集团的董事长瞿晓铧。这个专访比之前预约的时间推迟了大约一个月。这是因为,就在美国大选结束后的第一时间,瞿晓铧亲赴美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未来的政策走向,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政策。在美国市场已经下了重注的阿特斯,当然不能有任何差池。

在赶碳号的专访中,瞿晓铧坦言,对于美国市场的投资,曾经让他彻夜难眠。这种压力可以想见。瞿晓铧目前得出的结论是,包括IRA在内的现有法律,在短期内被推翻的难度很大。但是,以美国为首,整个西方社会对于光伏的认知和定位,真的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光储必须实现与化石能源的平价,才有商业价值。

这个观点展开来就是,在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而言,碳中和这个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将会让位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所谓的“美国优先”。在这种背景下,光伏+储能,只有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在成本上能够与化石能源真正打平,甚至性价比更优,这个行业才有商业价值。

换句话说,光伏+储能靠补贴的日子,可能离结束不远了。

《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这一目标旨在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影响,以确保地球的宜居性。根据《自然-气候变化》在2024年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要想有一半机会将地球升温控制在1.5 摄氏度以内,人类需要在2034 年之前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这几乎已不可能!首先,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大概率会继续退出《巴黎协定》。此外,美国甚至有可能废除一些重要气候立法和法规,与此同时大力转向化石能源。美国已经尝到了甜头。2024年,美国的天然气已经占到欧洲市场的45%左右。不采购美国的天然气,就对欧盟征收各种关税。

美国带头之下,不排除欧洲会跟进。气候危机、能源转型,或真的将让位于经济增长压力。所以,无论是沉浸在“MAGA”之中的美国,还是经济增长乏力、麻烦缠身的欧洲,清洁能源原本的底层逻辑,正面临重大挑战。

02我们离光储平价,还有多远?

光伏如果想闯出生天,单靠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于气候的责任,单靠价值观,可能已经不够了。通过光伏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固然重要,但光伏本身,必须得成为一门生意,必须成为一个即使没有补贴也能自我运行的成熟商业模式。当前,光伏发电已经足够便宜,储能也很便宜。但是,光储想要实现与化石能源的平价,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全球范围看,目前能够实现光储与化石能源同价的地区,并不算多。以我国为例,一类光照资源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等部分区域,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未来有很大概率能够实现光储与煤电平价。

以特变电工准东1GW光储项目为例,综合电价约为0.195元/kWh,而新疆的脱硫煤上网电价约为0.25元/kWh。

再以电价较高的美国市场为例,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等地,在《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提供补贴和税收抵免的前提下,这些地方的光储成本已经实现与化石能源同价。美国加州当地的居民平均电价,每度约合人民币2.21元。但是,如果没有IRA及其它补贴政策,当地的光储项目从整体投资回报上其实也较难实现与化石能源同价。

在传统的光伏大国澳大利亚,光照资源丰富,目前的光储成本已逐渐接近于化石能源。

另外,在2024年意外爆发的光伏市场——巴基斯坦,该国发电长期依赖于进口化石能源,发电燃料成本高,居民用电成本持续高涨。高电价之下,该国的户储5年即可回本,较化石能源来说拥有一定优势。

此外,在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当地政府亦大力孤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目前这两个国家的光伏+储能成本持续走低,在个别应用场景之下已经具备与化石能源相媲美的经济性。

除以上国家以外,北非的埃及、摩洛哥,电价奇高的菲律宾,以及有着“阳光走廊”之称的智利北部,光储资源丰富,都具备大幅低于当地化石能源的发展潜力。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也许正是中国光伏、储能企业们接下来努力深耕的重点市场。

03光伏产能出海的逻辑,还在吗?

最晚不会超过1月26日晚间,绝大部分上市光伏企业,就要集中发布2024年的业绩预告了——因为1月27日,是1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业绩同比大幅下滑,早已是预期之内的事。对于一些光伏企业而言,除了正常的运营亏损以外,可能还要计提东南亚产能关停的损失。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面向美国市场的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能,几乎遭遇“团灭”以后,中国光伏企业产能出海的方向,转向了中东。中东,会成为下一个东南亚吗?又将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东南亚呢?关于这个问题,以后专门写篇东西。

目前博弈的,是贸易再平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成为压倒性的一个标准。

所以,包括瞿晓铧在内的一些企业家认为,如果想要进入美国市场,我们的光伏产能未来无论是建在东南亚,还是建在中东,还是在中国大陆本土,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本质区别。因为,美国即使对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甚至欧洲,立场和原则都大同小异。

过去,所谓的“涉疆”、所谓的“双反”、所谓的“反规避”,各种贸易借口,或将因为特朗普的上台,完全脱掉伪装,露出本来面目:就是所谓的“美国优先”。要么是美国产能,要么是其它产能。

在赶碳号的认知中,只要对方认为的贸易不平衡局面没有改变,包括光伏产品在内的中国商品,就会被征以重税。美国带头之下,欧洲甚至包括印度等新兴市场,或许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择时择机跟进。美国本土光伏产能起势越快,从理论上对方可以拿来博弈的筹码就会越多。

当然,东大也不是吃素的。在全球化自由市场竞争时代,我们只不过没有过多地干预而已。旧模式必须打破,新的游戏规则必须建立。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来理解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来理解当下的光伏去产能,来理解我们对于单晶硅片技术出口的限制措施,可能就触类旁通、明白个大概了。

40年前的1985年,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如今,人类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小院高墙、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盛行;矛盾与摩擦,多于交流与合作;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甚至有迹象让位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就业。这,是光伏正面临的底层逻辑的变迁。

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没有永远不变的朋友,只有永远不变的利益。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宜盲目悲观。赶碳号前不久也在文章中提到,如果从积极角度来理解,这也许正是一次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契机:从一直以来的刺激工业生产,转向刺激消费,从补贴制造业,到补贴消费。当然,制造业这个根基不会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全球第一制造强国,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现在要做的,其实是从一名“偏科生”,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这种转变的难度和复杂度毫无疑问是极高的,我们没有经验,特别是在当下内外部困难与挑战之下,既要保持一定的车速,还要完成换档,殊为不易。但是,从本质上说,这既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光伏企业,如何从做大,转向做优做强,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比如,现金流、利润、经营质量,可能比规模、比出货量排名更加重要。

另外,光伏储能,作为TOB的产品,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进入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呢?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想象空间其实很大。

04光伏的狂想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谁也无法预测。

在这个年终岁尾,多年以来一向乐观、勇毅前行的赶碳号忽然觉得,这个世界真像一个草台班子——比如令人发指的妙瓦底,比如难以置信的洛杉矶大火。如果说,人类对于一切美好生活的想往,是一种积极进步的力量的话,那么包括宗教在内的普世价值观,或许就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就像刹车,教人行善、知止,约束自我的欲望与行为。令人释怀的是,当宗教这种存续了几千年的力量有走向式微迹象的同时,人类同时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大爆炸!以AI为代表,颠覆一切,重构一切:一个旧世界正被打破,一个新世界即将建立。AI,甚至不止于科技,而是一种新的文明。当我们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光伏、光伏产业之时,至少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答案。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我们未来真正要防范的,恰恰是AI对于制造业游戏规则摧枯拉朽式的变革。所以,我们已经看到在资本市场中AI领域的科技映射,我们已经全力以赴努力冲在前面,至少不输对手。有个大胆假设,中国曾经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那么未来40年,我们会不会也能成为AI科技革命最大的受益者呢?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至少拥有着一项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那就是现如今“内卷外化、亏钱挨骂”的光伏!当光伏+储能足够便宜,便宜到可以吊打化石能源,当光储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担当起主角,我们竞争的底气,会不会更足一些呢?

前不久,在北美CES(2025)上,美国西屋公司搞出一款便携式核电池,即开发“微反应堆”并推进商业化。当时吓了赶碳号一跳。后来才了解到,这并非是可控核聚变产品。但是,能源的创新,能源的科技革命没有尽头,而且永远充满想象力。

AI的尽头是能源,是电力。在AI时代,还有什么比光伏+储能更加重要呢?

在10年、20年前,这一片大蓝海,其实原本就不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如果碳中和当下遭遇到暂时的逆风,但是,AI带来的爆炸式的能源需求,却是硬刚需,硬逻辑。AI发展得有多快,这种需求来临的就会有多猛烈!

目前,美国市场用于AI的电力占比约为4%。但根据投行Evercore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美国AI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占到美国总用电量的6%-7.5%。而 Arm公司CEO雷内哈斯的预测更为大胆:到2030年,AI数据中心将消耗美国 20%-25%的电力需求。

对岸电网电力系统老旧,即使没有数据中心,都会发生恶性停电事件。不说别的,这一场山火暴露出来的社会治理问题,就不是一点两点。如果以化石能源为基础,又如何保障其AI产业的高耗能呢?仅靠化石能源,真的能托举起整个世界吗?

现在,如果光伏和储能还没有成为主角,那只是因为光储成本还不足够便宜,还不足够好,而不是这个行业没有未来。

相信光,成为光!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光伏的逆风与狂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