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卷”的本质
年终岁尾,赶碳号最近和行业内外的企业家、投资人做了一些交流,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今天尝试梳理出来。光伏为什么卷?又岂止是光伏!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我们试图从根子上畅所欲言。钟宝申说,光伏行业的市场主体过多。过去三年,我们上市了100多家公司。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像钢铁行业,我国有40多家上市公司。全球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总共才只有10家。所以,我们经营主体过多会导致什么?当然就是过度竞争!光伏卷,是因为光伏的门槛太低吗?
宋登元博士认为,这完全是一种错觉。他举了个例子,我国太阳能电池的量产转化效率现在已经做到25-26%了,而且是在中国的光伏工厂生产线上实现的,成批量的,海量的。就这个指标,即使是西方很多大学的实验室在小面积硅片上,现在都做不出来。卷,是因为光伏扩产太快、跨界光伏的企业太多了。
所以,中国制造业之强大,身在其中的我们,感知未必深刻,但不宜妄自菲薄。
赶碳号个人认为,行业参与主体过多,同质化严重,当然是原因,但这还是一个表象,并不完全是本质。
光伏行业的参与主体过多,上市公司过多,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是哪些因素的驱使,才造成今天市场参与主体过多的局面呢?无利不起早,当千军万马“闯关”IPO时,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定有一些市场主体的动机,并不是真正在“做企业”的。
当然,一年多来,资本市场在严格监管之下正本清源,逐渐向好,我们姑且不谈。
回归到实体经济,赶碳号认为,我们仍然要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政策导向上来寻找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否则,这一轮产能出清,就有可能是治标不治本,永远在过剩、出清里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其实不只是光伏,甚至不只是制造业,服务业卷不卷?餐饮卷吗,零售卷吗,都一样。大环境不景气,很多行业都是“外卖小哥”。
但不一样的是,制造业不只是卷,而是即便通过努力+运气,挣到了钱,也很少能把钱留在口袋里。因为,又要不停地卷研发、卷设备,卷产品,只要你稍微停一停,市场份额就可能下滑,就有可能被行业淘汰出清。
我们今天探讨这个问题,并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希望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为正在反内卷的中国制造寻找到一种解决方案。
02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是否似曾相识?
最近,有一位投资人发表了一篇长文。赶碳号认为,这篇文章,道出了不少制造行业的本质和真相。
由于涉及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赶碳号在尽可能保留文章全貌的同时,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删减。全文如下——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真事,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会这么痛,这么内卷。最近,一个认识了三十多年的朋友,来到我这里和我喝茶,聊起近况,满脸愁容。他所从事的是不锈钢管道生意,由于父辈从事的就是这个生意,自然他大学毕业后也进入了这个行业。当初,几个股东合股一共凑了5000万,我这位朋友占了300万,属于小股东。他一直在公司负责销售,往年也都会有100来万的销售提成奖励。但是这两年行业不景气,加上销售奖励一年的收入也降到只有30来万。这位朋友在2021年的市场高点时,买入了一套改善型住宅。家庭支出一下子大了,他对于15年前的这笔投资,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15年前,他投资入股的300万股本金,到目前为止每年分红也就10万元左右。对于300万的原始出资来说,这大概也就相当于存银行的利息。奇怪的是,这家工厂并不是不赚钱,每年的净利润都在1000万元左右,好的时候甚至能搞到2500万元。如果每年的净利润都分掉,按照6%的股比,他每年应该也能分到60万。但是,企业虽然有利润,却没有现金流。倒不是财务做账,或者即使挣了大钱也不想分红。那为什么呢?因为钱虽然是挣到了,但最后都变成了厂房、设备和原材料了。由于这家企业加工生产各种不锈钢管道,所以就必须要囤积很多半成品。高峰时候,甚至会囤积2亿左右的半成品和原材料,就为了能满足客户指定的30天-40天内交付订单。一旦超时,就会丢掉客户,订单就再也接不到了。因为,同行们也都是这样一个交付周期,都是这样的垫资模式。类似工业加工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红海,对于下游客户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显然相当有限。工厂接到订单的同时,也会收到一部分订金,但尾款却会分成两到三个账期来结算。懂的都懂,尾款催收,就成了一项劳心费神的苦差使。与此同时,这家工厂的上游,比如原材料或半成品企业,估计是钢铁企业,对于付款要求却极为苛刻,概不赊销,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甚至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因为其上游企业的规模体量很大。上压下顶之下,这家不锈钢管道企业就只能夹在中间受气。这位小股东现在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企业现在的估值,他当初投入的这300万,现在应该已经增值到一两千万了。但是,他每年能够拿到手的实际分红,仍然只有区区的10万块,比银行利息还低很多。这就相当于搞了15年,这笔300万一直是原来的300万,股息率也只是这300万的3%。这家企业现在确实也拿不出更多的现金分红,因为要不断地进货、不断地采购升级设备、还要不断地技改。另外,你只要采购设备,热情的当地政府也会给到企业设备投资奖励。举个例子,如果被评为“专精特新”,按规定就会奖励设备采购款的25%。这样,老板觉得有利可图,也乐于不断地投入扩大再生产。最近,这家企业隔壁省份以更为优惠的政策来招商,这家企业的老板也准备欣然前往。毕竟,奖励和补贴,都是实打实的。当然,这位小股东的看法和大股东不太一致,认为居安要思危,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卷,万一市场变坏了,满厂房的机器设备和囤货,就可能成为滞重资产,很容易砸在手里,到时即使降价也未必能脱手。万一经营不善,破产清算,可能就只能卖出个白菜价,而且是先债权再股权,小股东的利益最终很难得到保障。这就是中国目前制造业最典型的现状:一边是产业竞争异常激烈,一边是各地政府不断地奖励制造企业买机器、给银行贷款,上大项目。给钱、给地、给厂房、给税收优惠、给设备和电价补贴,只要企业肯干,完全不管今后的销路如何。各地政府为何会有如此的冲动呢?当然是考核机制使然,GDP、就业、税收都需要这样的大项目,至于是否已经供需失衡、产品未来能不能卖得出去,那是以后的事。从税收角度,我国的税收大头在生产环节,要创造GDP和税收,就要上产能。谁又来真正关心消费环节呢?消费税目前能征收的行业寥寥无几。这可能也是我们在短期内很难成为消费强国的根本原因。税收大头主要来源于哪个环节,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利益考虑,就会支持处于哪个环节的企业。尤其是国企和大的制造业私企,都是被支持的重点对象。这种生产制造导向型的模式,如果在早年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的确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很多制造行业的产能都已经严重过剩了,生产出来的东西太多卖不掉,然后就是打价格战,降价销售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体现在光伏行业,就是“内卷外化,亏钱挨骂”。这,不就是造成各行各业卷之又卷的主要原因吗?包括光伏制造业在内,任何一个行业,即使前景如何美好,哪怕现在已经不赚钱了,只要未来有机会,也会有千军万马迅速地一拥而上,然后狂卷,然后就是一地鸡毛。因为内卷,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合理利润率,又怎么能够投入新技术的研发呢?企业已经赚不到钱,在光伏行业甚至发生全行业巨亏,不降薪裁员已经算是不错了,又怎么可能给工人涨工资呢?工人们的收入没有增加甚至还减少了,而且在这种悲观的行业情绪包围中,又怎么敢于消费呢?房价即使有所下降了,身处光伏行业的他们,敢在这个时点买房吗?已经背上房贷的光伏打工人,他们有多大信心来消费呢?另外,从文化的角度,过去我们穷怕了,现在我们有时往往好大喜功、过于注重规模。凡事只要大、用工多,就是好,却不知道,这些规模和人员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沉淀的资金是非常巨大的。没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资金的必要回报率。另外,因为没有引入现代会计制度,中国企业的ROE普遍偏低。如果我们翻一翻5000家上市公司,又有多少家公司的ROE能常年保持在20%以上呢?这还是员工工资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且这还是我国最好的5000家公司。制造业同质化竞争继续加码的后果,就是虽然我们是世界工厂,但是却很难成为消费强国。如果我们只刺激生产、不刺激消费,不想办法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最后的结果就是东西多到卖不出去,只好降价!症结的解决方法之一,就能是要把征税重心转移到销售环节,把补贴生产环节的资金无差别地给到消费者,让市场来解决供需平衡问题。当然,这项工作千头万绪,非常复杂。
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我为什么不投资制造业,尤其行业竞争激烈的制造业,ROE很低的企业。
我们可以为这些企业鼓掌,但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投资回报,对不起,请远他们。当然,ROE不代表全部,但一家企业拥有高的ROE,至少说明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有一个正常的利润率。
话又说回来,单单有好的ROE,如果处于一个随时要增加投资、随时要技术改造的行业,其实净利润是不可能全部分到股东手上的。这肯定会是一门苦生意。
从产业的角度,真正随时能得到现金流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这跟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的结论。
后 记
上面这个故事有点长,观点也未必全对,但至少有值得我们市场参与各方反思的地方。
就光伏企业来说,今年的“年关”有些不好过。按交易所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可能出现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较前一年度增长或下降50%以上,必须在当期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月31日前披露业绩预告。
很显然,结合各家企业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以及最近一个季度以来的市场情况,绝大部分光伏企业是要披露业绩预告的。当然,预期已经拉满,虽然春天依旧遥遥无期。
内卷时代,规模有时真的不是最重要的——虽然放弃规模,可能就意味着放弃市场份额。但是,没有利润的营收,没有回款的销售,犹如毒药。民营企业,毕竟只有一条命。2003年,杰克马在接受赶碳号采访时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是在明天晚上死去的,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
所以,拒绝一切诱惑,放下所有包袱,放弃所有尊严,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一位投资高手,说出了他为什么从来不买制造业股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