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春佳节到来的喜庆,今年1月22日,协鑫科技(03800.HK)亦传来好消息,在其一份自愿公告有关颗粒硅业务的最新进展中,协鑫科技披露其在2024年的四季度的颗粒硅产销量分别达到7.09万吨和7.46万吨,同期现金成本更是创纪录地低至仅人民币28.17元/公斤(含研发成本),环比当年第三季度的33.18元/公斤,短短90天内降幅足有15%,这对于硅料成本早已实现全行业最低的协鑫科技来说,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协鑫科技表示,上述降本成果得益于其颗粒硅技术工艺不断完善,以及设备优化基本完成,生产过程中物料平衡能源消耗持续优化,所以生产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此外,协鑫科技在上述公告中还宣称,已经彻底退出了西门子法多晶硅的相关直接和间接投资,全力专注于颗粒硅的产业发展,这无疑也是协鑫科技为其豪赌颗粒硅的战略再次背书。
硅料行业近两年因产能严重过剩正面临严峻的供需失衡局面,市场价格如水银泻地般持续暴跌,2024年4月,多晶硅市场价格甚至跌破了行业现金成本线,全行业所有企业都处于亏损,多晶硅龙头之一的通威股份,在2024年的预亏公告中披露净利润亏损就高达70亿-75亿元。今年年初,虽然多晶硅市场价格呈现阶段性反弹,但依然受到需求疲软的制约。多晶硅周产量也保持在2.4万吨左右的低位,由于硅料供需失衡的局面未得到明显改善,硅料行业整体依然还在去库存的道路上蹒跚。
本次协鑫科技通过颗粒硅降本成功,显然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是否有望成为硅料行业中走出逆境的第一家企业?又将给硅料行业和其他竞争对手分别带来哪些影响和冲击?侦碳家认为,这还要先从协鑫科技全力押注的颗粒硅说起,其突出的优势和显著短板,以及近期出现的新变化。
01颗粒硅的成本优势,以及品质短板
就类似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以及光伏电池片中TOPCon与BC的技术路线之争,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也是在多晶硅生产中长期相互竞争的两种主流不同技术路线,对应的产品形态则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而颗粒硅正是本次事件主角协鑫科技全力押注的希望。
西门子法是由西门子公司于1955年发明的,通过氢气还原三氯硅烷,并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得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工艺;而改良西门子法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和四氯化硅氢化工艺,实现闭路循环的生产工艺,即闭环式三氯硅烷氢还原法。
而硅烷流化床法以氟硅酸、钠、铝、氢气为主要原料,把细小的硅颗粒种子铺在有气孔的床层上,将三氯化硅等气态硅化合物和其他反应气体从下方通入,通过气流把硅种吹到飘浮的流化状态,通过硅的氢化法制取四氢化硅,再将四氢化硅分离提纯后通过热分解得到的单质硅沉积在飘浮的硅种上,逐渐长成较大的颗粒状硅粒后掉入搜集斗后再送出反应器。
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生产多晶硅的相同之处在于,主要生产工艺都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将固态的工业硅转变成气体化的中间产品,即工业硅的气化;二是将气体分离提纯后还原为高纯度的固体多晶硅。而两者区别则主要在于中间产品不同,改良西门子法是三氯硅烷,而硅烷流化床法则是四氢化硅。
硅烷流化床法相比改良西门子法,最大优势在于成本。首先,硅烷流化床法的能耗低于改良西门子法,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仅按直接用电,未考虑改良西门子法可以副产蒸汽用于发电而应有的折减)。这是由于硅烷流化床法的生产温度仅需不到700度,且循环次数较少;而改良西门子法却需要超过1000度,且循环次数较多。
其次,硅烷流化床法实现同样产能的投资成本要比改良西门子法低20%-30%。
再次,硅烷流化床法的生产效率较高,其生产的颗粒硅流动性好,相同反应炉上可以多装近两成物料,生产效率较高;而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块状硅需要进行破碎后才能使用,有些还是通过人工进行,破碎过程成本高效率低还可能引入杂质;此外,颗粒硅因其体积更适合连续直拉法(CCZ),其加料熔化和拉晶可以同时进行,极大提升生产效率。
显而易见,硅烷流化床法相比改良西门子法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更低生产成本和更高生产效率。
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等行业的最终产品对多晶硅纯度要求极高(4N-11N),但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工业硅中却含有较多杂质,因此生产多晶硅在本质上就是将提纯硅进行到极限,纯度或者说杂质含量指标对产品成败至关重要,甚至重要性还要超过成本因素,而这恰是颗粒硅长期以来相对于棒状硅的主要短板。
因为在量产情况下,由于颗粒硅相比棒状硅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也更容易在表面吸附杂质造成污染降低产品质量,此外还容易因相互摩擦形成难以融入生产工艺的硅粉,以及跳料等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后,导致硅烷流化床法生成颗粒硅的产品质量,在量产状况下和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相比差距明显。而且随着产量提升,颗粒硅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更为明显,就类似统计学上的概率分布,瑕疵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杂质含量超标,这将导致杂质形成强复合中心对下游电池片的电学性能造成致命影响。
因此长期以来,即使颗粒硅价格再便宜,一般也无法单独使用,而是沦为掺杂料。即按照15%-20%的比例添加到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中,通过调节配料比间接降低碳氢和重金属等杂质的平均含量。因此颗粒硅虽然生产成本更低,但由于产品质量上的短板,销售价格也同样受到压制,这就影响到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核心利益。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基本都首选改良西门子法,这些企业的基本逻辑就是颗粒硅虽然有成本优势,但我得确保产品质量至少先达到客户的准入门槛,然后才是考虑成本。过去十多年中,改良西门子法因此也在多晶硅产能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以2020年为例,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约占国内总产量的97.2%;2022年棒状硅的市占率依然高达92.5%,颗粒硅则仅占7.5%。
但与其他硅料企业坚守改良西门子法相比,协鑫科技的想法却另辟蹊径,既然颗粒硅质量暂时还不行影响销售,但我又看中了颗粒硅的成本优势,那我能否想办法把质量提上去,把品质短板补齐不就可以安享巨大的成本优势?
从协鑫科技近年来披露的公告中,侦碳家发现,协鑫科技颗粒硅的质量,在持续得到显著提升,自2023年初以来尤为明显。
02颗粒硅品质持续显著改善,下游应用表现日趋接近棒状硅
如果把2023年1月作为协鑫科技征服颗粒硅质量的最新起点,此时颗粒硅的质量仍然令人沮丧,因为总金属杂质超过1ppbw的,在全部产品中的占比要接近70%,小于0.5ppbw的仅占10.98%,此时颗粒硅显然无法摆脱掺杂料的配角命运。
但到了同年4月,协鑫科技颗粒硅中的总金属杂质,小于0.5ppbw的占比已经骤然提升到了53.76%,而超过超过1ppbw的占比反而下降到了不足17%。而到了同年6月,小于0.5ppbw的占比再度提高到了67.05%。
也许是受颗粒硅提升质量的进展顺利鼓舞,协鑫科技看到了希望,更下定决心专注于颗粒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此不惜与原有的棒状硅产能不断割席。
2023年,协鑫科技通过股权回购等方式,从参股的多晶硅企业新疆戈恩斯中抽身,协鑫科技回收的资金预计为54.66亿元,但由于回购价格相对低廉,为此也对协鑫科技造成了高达39.74亿元的账面净资产损失。虽然协鑫科技表示,这些损失中大部分为商誉减值损失,但扣除后的交易亏损依然高达7亿。而且新疆戈恩斯在当时业绩状况良好,2022年实现营收136亿,净利润82亿,2023年上半年则实现营收41亿,净利润20亿。按照当时的硅料市场行情,协鑫科技曾被认为可能错杀了“会下金蛋的母鸡”。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协鑫科技持续专注于颗粒硅品质提升,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24年半年报显示,此时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基本全面实现了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低于1ppbw,同时95%的颗粒硅还实现了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低于0.5ppbw,18元素的总金属杂质含量也由期初的43%提升到64.3%,此外,颗粒硅的浊度指标同期也得到优化,基本实现了低于120NTU,而且90%已经低于100NTU。因此从数据来看,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品质此时已经优于市场上N型致密复投料。
从下游实际应用角度看,客户使用协鑫科技颗粒硅产品的断线率约为32.20%,也接近于其他硅料企业生产的非颗粒硅(31.40%)。
随着颗粒硅质量持续得到显著提升,并依托成本优势,协鑫科技在产能、产量和销售方面都在持续发力。
03颗粒硅产销持续放量增长,成本单季下降15%跌破30元大关
在协鑫科技2023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将2023年定义为N型大规模量产的元年,表示颗粒硅将加速放量提质。此时协鑫科技已运营及在建项目总产能达40万吨,其中徐州、乐山、包头三大基地已实现颗粒硅有效产能28万吨,而呼和浩特10万吨颗粒硅项目也即将建成投产。同期颗粒硅产量则突破8万吨,同比大增超过600%。
虽然在2023年6月,协鑫科技为了专注于颗粒硅业务,又在徐州基地关停了棒状硅的生产,但其乐山基地的颗粒硅已经实现满产,且生产成本已经逼近35元/公斤,在行业中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而相比颗粒硅产量的快速提升,以及成本优势,更让协鑫科技欣喜的是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在连续拉制N型硅棒的过程中,伴随着多次投料,晶硅头部少子寿命的跌幅明显优于同期棒状硅致密料的表现,这为打开产品销路提供了帮助。2023上半年,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产品向前三大客户出货量分别达2.3万吨、1.45万吨和0.79万吨,约占上半年总颗粒硅出货量的63.1%,其颗粒硅产品已覆盖市场上90%以上的单晶客户,头部企业则实现了完全覆盖。
而在一年后的2024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协鑫科技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又公开表示,第四季度随着颗粒硅技术的提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的快速释放,现金成本将降至30元/公斤以内,成本优势在之前基础上将更为明显。
果不其然,按本次公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协鑫科技颗粒硅的现金成本仅为28.17元/公斤(含含研发费用),环比第三季度的33.18元/公斤又降低了15%。整个2024年,协鑫科技共实现颗粒硅产量26.92万吨,以及销量28.19万吨,其中第四季度分别为7.09万吨和7.46万吨。
至此,协鑫科技不仅兑现了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的降本承诺,还通过成本、品质和产能产销量等方面协同发力,将更大的竞争压力抛给了其他硅料企业。
04颗粒硅现金成本再创全行业新低,主要竞争对手面临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在协鑫科技本次成功降本之前,通威股份硅料的现金成本大约在35元/公斤,大全能源则大约接近于40元/公斤,都与协鑫科技在第三季度时33.18元/公斤的成本较为接近,而新特能源则高于45元/公斤,缺乏竞争优势。
虽然协鑫科技尚未披露2024年的业绩预告,但其他硅料头部企业已经早早交出了预亏的“白旗”。其中,龙头通威股份2024全年预亏70亿元-75亿元,新特能源预亏38亿元-41亿元,大全能源同期的预亏则为26亿元-31亿元。由于预亏披露对亏损幅度有下限要求,唯一幸免的协鑫科技没有消息反而是好消息。
因此在本次协鑫科技成功降本15%以后,之前就在业绩和成本方面均相对落后的其他硅料头部企业,无疑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如何接招值得关注。
但硅料行业目前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市场价格的地板价,进一步通过价格战抢夺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不大。2024年初,晶硅产能还保持在200万吨左右,如果能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0%以内,硅料就可以实现供需平衡。但由于2024年投产的新产能实在太多,按硅业分会的计算,2024年底硅料产能理论上将达到360万吨以上,即使考虑关停因素,总产能超过300万吨将无虞,是实际需求的两倍。硅料的市场价格也早在当年4月份就跌破了行业现金成本线,所有硅料企业都在亏损。这种形势下再继续压价抢单就不明智了。实际上,2024年第四季度,硅料行业整体的实际开工率已经降到了50%左右,在建的80万吨产能也被延后,控制和出清库存成为行业内多数企业的明智之选。
因此侦碳家预计,协鑫科技本次降本成功,更多会帮助自身增厚利润空间,在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甚至有望成为首家逆势走出行业周期的硅料企业,但暂时不会对硅料行业整体格局产生太大影响,直至协鑫科技颗粒硅的品质继续提升,产能产量再次放量上新台阶为止。因为届时为了消纳更多新建产能,协鑫科技可能会有新的想法和动作。
对于协鑫科技未来的业绩变化趋势,除了关注颗粒硅本身,其在海外工厂的布局进度同样值得关注
05海外产能提前布局,股价重启尚需时日
2022年12月,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与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就其新能源材料项目空降沙特进行过交流,沙特方表达了对项目的迫切欢迎,协鑫科技也表示将优先考虑中东地区作为其12万吨颗粒硅工厂的选址,但预计运营不会早于2025年,且依然还在考虑备选的其他国家。
而到了2024年6月,协鑫科技又发布公告称,将与阿联酋主权基金穆巴达拉展开深入合作,计划在阿联酋打造全球最大的高品质多晶硅研发制造基地。由于海外市场在协鑫科技业绩中占比高达60%-70%,若该项目能成功落地,必将进一步帮助协鑫科技拓展中东乃至全球市场。而且海外建厂还可能规避光伏行业可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风险。
虽然,协鑫科技在颗粒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股价表现却可能令部分投资者失望。2024年第三季度末时,协鑫科技的股价甚至低至仅1.01港元/股收盘,距离仙股仅有一步之遥。虽然近期股价有所回升,但距离两年前3港元/股以上的相对高价,缩水幅度依然巨大。除了颗粒硅,协鑫科技在股价方面依然有很长路要走。
原文标题 : 颗粒硅再传佳音,单季降本15%,协鑫科技能否率先走出行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