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1500亿的晶澳欲赴港上市,邢台首富靳保芳能否“绝地求生”?

预见能源
关注

图片

作者 | 柯阳明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01

河北邢台首富靳保芳,正在努力让公司走出光伏寒冬。

2025年2月21日,河北邢台首富靳保芳掌舵的晶澳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

据悉,这是继2007年纳斯达克上市、2019年A股借壳上市后,这家光伏巨头第三次叩击资本市场大门

若此次晶澳科技能成功上岸港股,那么晶澳科技将成为继信义光能、福莱特之后,又一家“光伏A+H”上市公司。

公告显示,此次募资是为了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快市场、供应链、研发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建设,以及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股票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晶澳科技的收盘价为12.45元/每股,总市值为412.1亿元

为何这位邢台首富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港股上市呢?

据晶澳科技2024年业绩预报显示,2024年晶澳科技预计亏损45亿至52亿元。结合前三季度公布的财报,其去年第四季度亏损范围在40.2亿元至47.2亿之中,也就是说第四季度亏损占比全年亏损的绝大部分,业绩大亏之际,晶澳科技的市值从巅峰的1900亿元跌落至如今的412亿,靳保芳其家族身家已由865亿元跌至156亿元

光伏行业在过去一年中都处于下行周期当中,而晶澳科技的业绩却经历数度反转。2024年上半年,晶澳开年两个季度连续亏损,总计亏损8.74亿元。但到第三季度,其单季度净利润直接转正,盈利3.90亿元,但没想到第四季度没有保持住盈利的趋势,而是亏损巨幅加大。

再看晶澳科技的现金流情况,据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晶澳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18.59亿元,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81.14亿元,而筹资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05.57亿元,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该项目才仅为78.81亿元。

经营性、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为负,筹资性现金流量为正,这说明这段时间晶澳科技的主营业务经营都在亏损,投资的项目也在亏损,而向外借款或者股权融资正在增加,据晶澳科技半年报中详细披露称,主要是借款增加。

换句话来说,晶澳2024年没赚到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进一步查看晶澳科技的负债情况,2024年上半年晶澳科技负债851.45亿元,而2023年同期其负债为519.92亿元,负债增加了331.53亿元,同比增长63.76%。

其中,在这851.45亿元的总负债中,流动性负债高达529.45亿,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就分别达到了112.57亿和235.01亿,两者合计超过300亿元。而同时,晶澳科技的货币资金为249.31亿,衍生金融资产为772.4万元,两者加起来原不能覆盖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此外,晶澳科技近期以来资产负债率也在节节攀高。据晶澳科技三季度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其资产负债率为72.15%,而2023年同期仅为62.96%。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身为光伏龙头,也遭受光伏行业下行、业绩大幅下降的隆基绿能2024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仅为59.20%.

可以说,这位曾带领晶澳穿越四次行业周期的企业家,正在经历最残酷的财务绞杀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了晶澳科技选择此时赴港上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内卷加剧,A股再融资难上加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谋求港股上市,以筹集资金,抵抗行业寒冬

此前有消息称,钧达股份也意欲港股上市,谋求“一线生机”。同时,也有消息称,A股上市折戟后中润光能,有计划港股

02

1952年出生于宁晋县贫农家庭的靳保芳,人生轨迹本应与光伏毫无交集。

3岁丧父的他,少年时期在县饮食服务公司当厨师,曾创下一天蒸2250个馒头的纪录。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4年——凭借一手好字和文采,22岁的他被推荐进入邢台地区财贸学校,毕业后进入宁晋县农机局,从办事员一路升任局长。

1992年调任宁晋县电力局局长时,他面对的是一地鸡毛——输电线损率高达46%,日均供电不足2小时,职工在办公室织毛衣成常态。靳保芳的改革从精简84名冗余人员开始,为此甚至遭遇家门被炸的死亡威胁。

但正是这些“下岗”职工,催生了中国光伏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1996年,靳保芳抵押房产筹集50万元,与河北工业大学任丙彦教授合作成立晶隆半导体厂,生产单晶硅棒

2003年完成国企改制后,靳保芳迎来关键转折,引入“光伏教父”杨怀进,与澳大利亚企业合资成立晶澳太阳能,并在2007年纳斯达克上市。晶澳成立不足两年即登陆美股,创下中概股神话。2011年欧美“双反”调查让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18年私有化退市时市值不足巅峰期1/3,但好在2019年借壳回到了A股。

彼时靳保芳为打造垂直一体化产能,坚持各方面发展。数据显示,晶澳资产的固定资产从2019年的104亿元暴增至2024年的484亿元,但坚持一体化产能模式也埋下了今日债务危机的伏笔。

全产业链模式在价格上涨时是护城河,在价格暴跌时就是绞索。某券商分析师如此评价晶澳的困境。

2024年,晶澳科技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0GW、70GW、100GW,但产能利用率仅77%。更致命的是,为应对技术迭代建设的70GW TOPCon产能,还遭遇隆基BC电池的市场争夺。

此外,2024年光伏组件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严重崩盘,从而也造成晶澳科技存货及应收账款巨大资产减值损失。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晶澳科技光伏组件的毛利率为19.16%,但2024年上半年晶澳科技光伏组件的毛利率仅为4.53%,毛利率下滑幅度非常大

但面对如此困境,靳保芳没有就此罢手。晶澳科技早在2023年就通过了发行“晶澳转债”募资89.6亿元的议案,并关停低效产能、将扬州晶澳(负债79亿元)和包头晶澳(负债66亿元)纳入上市公司体系输血。

还采用“双轮驱动”,不仅仅压宝于TOPCon组件。一方面在鄂尔多斯建设全球最大TOPCon生产基地,并推进阿曼项目,另一方面据业内人士称,晶澳科技还同时秘密研发BC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阿曼项目采用工业4.0标准,单位投资成本较国内低15%,计划2025年投产6GW电池及3GW组件。

另外,他还将家中重要人员提拔到晶澳科技的核心岗位。长女靳军辉从河北直工委主任转型为光伏BG总裁,次女靳军淼则通过持股25%进入晶泰福董事会。

他在内部会议上强调:现在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熬得久

的确,当前在光伏组件价格跌破多数企业现金成本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本次晶澳科技的第三次上市征程,可以说是靳保芳面对如何穿越光伏周期寒冬,给出的一份策划案,但这份策划案会不会完美落地并达成预期效果,还需要后续的检验。

       原文标题 : 市值蒸发1500亿的晶澳欲赴港上市,邢台首富靳保芳能否“绝地求生”?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