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入主!董事会换届!又一光伏企业迎巨变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2月6日晚,*ST中利(002309)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2025年第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的议案》等多项议案。

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选举许加纳为董事长,黄昶为副董事长,任期至第七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为止。

与此同时,公司还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聘任郑晓洁公司总经理,陈庆辉副总经理兼人力总监,孙建宇、陈新祥副总经理,廖嘉琦财务总监并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上述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均为三年。

此外,*ST中利另一则关于高管辞职的公告显示,程娴女士已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的职务。

随着本次董事会换届和高管人员调整完毕,*ST中利新一届管理层正式确立,将积极推动公司业务转型与升级。加之公司重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的业务调整和债务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年累计亏损达100亿

资料显示,江苏中利集团(证券简称“*ST中利”),前身为1988年创立的常熟市唐市电缆厂,主营特种线缆业务,并于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中利集团涉足光伏领域,成立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电池组件制造与电站开发,曾一度成为行业翘楚,拥有常熟总部及国内外六大生产基地,设计产能高达10GW单晶高效电池与20GW高效组件。

然而因战略失误,公司过度依赖光伏电站建设,采用高杠杆融资,导致债务沉重,资金链紧张,业绩连年下滑,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曾经濒临破产。

从业绩上看,*ST中利近几年来业绩持续亏损。在2020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90.38亿元

进入2024年,其业绩进一步恶化,前三季度营收降至24.77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4.54亿元和4.58亿元,同比降幅再次扩大。此外,公司资产总额为68.14亿元,负债却高达78.0亿元,净资产为-9.87亿元,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根据*ST中利近日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至25.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9.6亿元至14.6亿元,同比有所收窄扣非净利润亏损18.4亿元至24.4亿元亏损额同比有所扩大。

跨界光伏失利被重整

由于*ST中利因跨界光伏却未能与行业同步发展,加之长期财务困境和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等问题,导致资金流动性和运营受阻。同时,公司持续经营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面临退市风险,因此公司被迫进行重整。

2024年12月17日,*ST中利发布公告,计划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其中建发股份旗下光晟新能源将认购约6.0153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厦门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此次转增股本比例为每10股转增24.5股,总计约21.35亿股,光晟新能源受让价格为0.79元/股,占公司转增后20%股份。此举旨在化解公司债务风险,维持公司上市地位,并逐步恢复及提升公司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

同时,据*ST中利的重整计划草案,公司计划以其当前总股本为基础,按每10股转增24.5股的比例新增股票,使总股本增至30.0767亿股。17家财务投资机构计划以每股0.80元的价格受让11.8648亿股新增股票,总投资额达16.2954亿元,用于支付破产费用、清偿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厦门国资正式接手

就在2月6日同一天,*ST中利还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已正式变更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者通过常熟光晟实现控股

image.png

实控人变更后股权结构图

*ST中利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后,仍具备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公司与控股股东常熟光晟、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上均保持相互独立。

此外,公司将借助深度协同优势,推动两大主营业务复苏与高质量发展。在线缆业务上,公司将整合特种线缆产能,深化传统领域并拓展海外新能源及特种线缆市场;在光伏业务上,公司将推进先进技术升级,恢复并加强全球各大市场拓展,同时探索新能源及新业务领域的发展机会。

随着公司重组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ST中利有望走出困境,通过解决资金问题、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改善经营状况,公司有望实现重生,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