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5 年光伏围绕“周期触底反弹、AIDC 融合变现、跨界成长验证”三条主线发展。全球光伏需求增速放缓,2025 年预计同比+10%,供给去化促使行业从过剩走向平衡,各环节有望修复。新技术如 BC 等或带来机遇。AIDC 融合中,光伏承担多种角色,投资聚焦算力中心配套。光伏企业积极跨界,有技术协同与外沿并购等类型。
投资方面,铜浆、钨丝、BC 等新技术突破值得重点关注,价格与盈利周期亦呈向上修复趋势。在 AIDC 电算一体化背景下,光伏于 AIDC 领域承担分布式发电、储能调峰、绿电交易等重要角色,与 AI 在预测发电效率、虚拟电厂等方面协同发展,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算力中心配套。光伏企业跨界拓展:技术协同型(如金刚线切割、晶硅向钙钛矿领域拓展)与外沿并购型(涉足机器人、AI 相关领域)两种模式 。
相关企业:通威股份、钧达股份、晶科能源、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迈为股份、岱勒新材、博威合金、金博股份等 。
2025年光伏产业链供需格局与周期机会
2025 年全球光伏需求增速持续放缓,预计全年同比 +10%,CPIA、Wood Mackenzie、Trend Force、BNEF 分别预计为 5%、0%、6%、11%。回顾 2017 - 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为 24%,2023 年增速达 74%为近 7 年之最,中国、欧盟、美国、印度为全球光伏需求市场 CR4,2023 年新增装机占全球 85%。2024 年全球光伏延续增长但增速下滑至约 30%,呈现供给过剩、企业盈利受损状态。2025 年传统市场增长驱动减弱,新应用场景如数据中心带来刺激,不过也面临美国政策不确定、高基数等制约因素。分国别来看,美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2017 - 2023 年新增装机 CAGR 为 18%,2025 年预计需求增长 8%至 44GW,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其需求结构以公用事业光伏为主,本地产能集中在组件、硅料;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2017 - 2023 年 CAGR 为 40%,2025 年预计增长 7%至 70GW,后续因电网限制和市场不确定性,2026 年增长或放缓至 3%;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2017 - 2023 年新增装机 CAGR 为 26%,2023 年增速达 148%奠定高基数,2025 年预计新增装机同比 -15%至 235GW,主要受高基数和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办法等新政影响 。
2025 年全球光伏供给去化,内生与外生因素助力行业从过剩走向平衡。硅料方面,自 2024 年 4 月价格骤降、5 月进入负毛利,开工率从 4 月接近 80%降至 2025 年 1 月接近 40%,产量连续下降约半年,2024 年 2 月开始累库,4 月达高峰后随减产有所消化,2025 年 2 月库存 27.1 万吨,仍高于正常水平,预计 2025H1 抢装带动需求,促使价格在 Q2 修复、盈利回升。硅片行业 2024 年 4 月进入负毛利,3 月开工率快速下降,11 月降至近 40%,2025 年 1 月小幅回升至 50%,2024H2 减产去库效果明显,库存降至合理水平带动价格修复、毛利率回升。电池片价格 2024 年 4 月受上游拖累骤降,年底小幅修复,开工率 4 月开始下降,2025 年 1 月降至约 50%,供需情况相对较好,2025 年关注 BC 新技术趋势。组件价格 2024 年 4 月末快速下降,年底无明显反弹,随着上游价格企稳,2025 年上半年受政策影响或现抢装行情,价格有望修复。新技术方面,2025 年 BC 或实现规模化量产,政策支持引导,国央企招标设 BC 标段予以肯定;受专利因素影响,2025 年美国电池片扩产或以 HJT 为主,多家企业涉及相关产能规划 。
2025 年为光伏周期触底反弹之年,预计 25H1 进入修复通道。硅料作为供需失衡最严重、全产业链涨价的核心掣肘环节,在被动与主动减产作用下,24 年底库存现向下拐点,随着 2025 年 3 月组件排产修复,预计 25Q2 库存降至合理低位带动价格修复。硅片在 2024 年率先亏现金、降排产、实现库存低位,24 年底虽涨价但受硅料掣肘涨幅有限,随着 2025 年硅料价格修复,基本面有望同步迎来拐点。电池片是供需失衡问题最不严重的环节,2024 年底已完成库存去化并小幅涨价,后续基本面持续修复需关注上游硅料供需缓解,同时关注 2025 年 BC 等新技术突破趋势。组件价格及盈利已见底,众多厂商仍亏损,后续需关注国内光伏新政对需求及高效低成本组件趋势的影响。在此背景下,2025 年需关注光伏供给去化带来基本面改善机会,涉及通威股份、钧达股份、晶科能源等;关注 BC 技术规模放量带来的投资机会,涉及爱旭股份、隆基绿能等 BC 产业链公司;关注 HJT 成为美国电池片扩产主流选择带来的机会,涉及迈为股份等 HJT 产业链公司 。
AIDC电算一体化下的光伏投资机会
数据中心作为 AI 基础设施,因高能耗需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支持;AI 在智能电网、需求预测等能源系统效率优化方面发挥作用,AI 芯片制造的高电力需求也推动新能源使用。同时,AI 在光储产业自身亦有应用,如优化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提升储能系统峰谷套利收益等。从需求外生驱动看,AI 算力推动数据中心与半导体扩产,产生绿电刚性需求,进而使光伏装机上修;从供给内生优化角度,AI 技术促使新能源 LCOE 下降,提升装机经济性,加速行业渗透 。
光伏企业跨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挖掘
光伏企业积极挖掘第二增长曲线进行跨界拓展。
岱勒新材以半导体为第二成长曲线,其子公司长沙岱华推出的抛光液、清洗剂、AF 防指纹剂、水性保护膜等主打产品,已在原半导体、蓝宝石及电子消费品客户方获得认证与应用。
博威合金将人形机器人/AI 作为第二成长曲线,公司的精密细丝可用于切割谐波齿轮,线材可用作旋转关节的铜线缆,且铜板带产品可应用于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设备、汽车电子、智能互联网设备等领域。
金博股份则把碳陶刹车盘作为第二成长曲线,目前已与小米 SU7 Ultra、比亚迪·汉、广汽埃安·昊铂 SSR、特斯拉 Modle S 等车企开展碳陶刹车片合作,其中小米 SU7 Ultra 在 2025 年将实现放量 。
2025年光伏“三主线”逻辑:周期触底反弹、AIDC融合变现、跨界成长验证
光伏产业链供需格局与周期机会方面,2024 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历经寒冬”,2025 年“触底反弹”,需关注铜浆、钨丝、BC 等新技术突破,价格与盈利周期呈向上修复态势。AIDC 电算一体化下,光伏在 AIDC 中承担分布式发电、储能调峰、绿电交易等角色,存在 AI 预测发电效率、虚拟电厂等协同场景,投资机会集中在算力中心配套。光伏企业跨界拓展方面,有技术协同型(如金刚线切割领域拓展、现有晶硅企业向钙钛矿领域拓展)和外沿并购型(跨界机器人、AI 相关领域等)。
结尾:
综上所述,2025 年光伏行业围绕“三主线”展现出丰富的发展态势与投资机遇。全球需求增速虽放缓至 10%,但供给去化推动行业趋向平衡,各环节修复可期。新技术如 BC、HJT 等有望引领变革,带来投资新热点。AIDC 融合为光伏创造新应用场景,算力中心配套潜力巨大。光伏企业跨界拓展多点开花,技术协同与外沿并购并行。
原文标题 : 行业报告 | 2025年光伏行业年度策略:光伏:基本面“触底反弹”,“电算一体化”新场景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