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入低谷到重回牌桌,钠离子储能正从“备胎”走向台前。
文 / NE-SALON新能荟
4月21日,宁德时代推出首个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并推出三款动力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一款蓄电池产品,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宁王”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行业的神经,此次在钠电池储能赛道的“大动作”,不仅标志着钠离子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跨越,也让钠离子技术从此前阶段性的“沉寂”再次走向台前。
从风口到低谷,钠电池再迎“高光”
钠离子vs锂电子的技术之争纠缠已久。当锂价在2022年一路触顶高位,突破60万元/吨大关,钠电有了“出头”的机会。钠作为地壳第六大元素,地壳丰度是锂元素的400倍以上,丰富的资源叠加其低温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等优势,钠电池备受关注,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储能领域的“风口行业”。
当年锂价高涨助力钠电短时间获得行业“聚光灯”,随着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的崩塌,钠电一度被“打入冷宫”,尤其是在钠电技术尚未全面成熟的情况下,钠电虽在成本上具有优势,但仍面临实际落地中运输、安装等环节耗费较高的尴尬处境。
尽管存在种种障碍,行业大厂们仍未放弃对“钠电”的技术探索,持续推动“钠电”应用落地见效,2024年以来密集上新“钠电”成果。
2024年5月,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广西南宁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正式建成投运,项目总容量超过100MWh。2024年年底,比亚迪发布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加速钠电“产业化”进程;紧随其后,海辰储能发布采用聚阴离子技术的钠电储能产品,并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实现GWh级别的量产。
时间进入2025年,宁德时代此次发布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让“钠电”产业化”的命题再次上桌,并予以市场可落地、有前景的想象空间。
从“实验室产品”到量产,打响“钠电”产业化之役
锂资源紧缺的整体现状并没有改变,碳酸锂周期不可避免遭遇着“钠电”新技术的冲击,宁德时代的“钠新”品牌正是一个全新的信号,打响“钠电”产业化之役。
此次发布会上,“钠新”品牌的两款产品耐低温性能显著提升,其中,钠新乘用车电池在零下40℃的环境下,可以保持90%的可用电量,充分应对北方地区的低温痛点,该款电池将于今年12月正式量产。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8年,相比铅酸蓄电池而言,有着更高效、环保、经济的优势,该电池将在今年6月正式量产。
对于“钠电”的未来,宁德时代也表示了充分的信心,提到虽然碳酸锂的价格在下降,但是在技术的推动下,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未来,钠离子电池一定会比锂离子电池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在储能领域,目前锂电确实应用更多,但成本高、安全隐患始终存在。一旦钠电池在技术上进一步突破、产业链完善,就有希望在工商业储能、电网调峰、微电网这类场景里实现大规模替代。
结语
作为行业“风口浪尖”的关键技术,钠电池的技术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阶段性市场环境会影响“钠电”短时的市场份额,但“钠电”能否真正成为储能未来,关键仍取决于各大厂商对技术的探索深度。来源:NE-SALON新能荟TS
原文标题 : 宁王“钠新”来袭!钠离子储能“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