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天洋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哲龙先生的通知,获悉李哲龙先生正在筹划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部分或者全部股份等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鉴于上述事项正在洽谈当中,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根据有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已于2025年4月2日(星期三)、2025年4月3日(星期四)停牌。
4月4日,天洋新材再次公告,将于2025年4月7日(星期一)开市起继续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这是近期又一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更的光伏企业,原因也和其他企业相似,就是业绩亏损。
老牌光伏辅材巨头
资料显示,天洋新材成立于2002年,是热塑性高分子粘接材料及其应用制品的专业供应商,专注于各类热塑性环保粘接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热熔胶胶粉及胶粒、热熔胶网膜、太阳能电池封装用EVA胶膜和热熔胶胶膜,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封装、家用纺织、电子电器等领域。2017年2月正式上市。
作为老牌光伏企业,天洋新材上市后连续5年保持盈利,但在2022年,天洋新材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亏损5658.87万元。
其中,天洋新材对光伏封装胶膜的原材料EVA粒子进行了持续备库,此后EVA粒子采购价格在半年内降幅超过50%,导致其毛利率减少13.81个百分点下降至3.85%,并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造成报告期内净利润减少。
2023年,天洋新材业绩继续下滑,全年实现营收13.25亿元,同比下降7.06%。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9420.87万元。
今年1月17日,天洋新材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4年1-12月归母净利润亏损1.6亿元至2.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6579万元到12,579万元,同比减少约 70%-134%。
业绩预亏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光伏胶膜毛利率下降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对光伏业务相关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对个别客户进行单项坏账计提。
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额持续增加,可以说天洋新材已经进入了“至暗时刻”。
盈利之路道阻且长
从行业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依然处于低位,头部光伏组件企业市场份额稳中有进,采购话语权逐渐提高,不少光伏辅材企业也已经陷入亏损,二三线企业更是在“夹缝”中求生。
具体到光伏胶膜企业,“大膜王”福斯特全球市占率常年保持在50%左右,毛利率也在逐渐下降,海优新材、斯威克等企业市占率更高,已经陷入“亏损泥潭”,盈利之路道阻且长。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哲龙,在此时选择转让股权“离场”,并不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