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冉
外部供稿/谭晋
近期,BC厂商的聚焦点从单面实证转向双面性能,诸如“BC组件之火燎原集中式应用场景”“不黑不吹,双面性能真相大揭秘”等文章接踵而至,宣称BC双面率可达70%-75%,综合功率超越TOPCon。
这一迹象表明,不同技术路线企业都认可了,要将综合功率、综合效率作为衡量光伏产品性能的核心指标,也侧面印证过去单一强调正面效率作为技术先进性的标准,既不科学,也缺乏全面性。
曾经力推“正面效率”的企业,如今开始了“综合功率”的竞赛。那究竟如何科学对比?BC组件以较高的正面效率为优势,且BC企业宣称其背面效率也“不差”,而TOPCon则依托更高的双面率和优越的低辐照性能,在综合功率方面具备稳定的竞争力。
为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实际表现,还是要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一一摆上台面,以厘清综合功率的真实差异。
首先,技术对比应建立在合理、公正的基础之上。某些观点呈现时将BC 2.0与TOPCon1.0放在一起对比,明显存在代际错配问题,缺乏严谨的对标逻辑。
技术迭代是行业的常态,合理的技术分析应基于同代产品的对比。因此,为了确保公平性,回归同代产品的实际表现,探讨BC与TOPCon在“同级对决”中的综合功率表现。
对标方式采用全行业认可的综合功率公式:综合功率=正面功率×(1+双面率×0.135)
BC1.0(PBC)与TOPCon1.0组件标称功率相当,均为630W。 根据业内实测平均水平显示,BC1.0组件双面率不高于60%,显著低于TOPCon 1.0的78%。基于综合功率公式,TOPCon 1.0组件综合功率较BC 1.0高约15W。
表一:1.0产品综合功率对标
|
BC1.0 |
TOPCon1.0 |
正面功率 |
630W |
630W |
双面率 |
60% |
78% |
背面功率 |
51.03W |
66.3W |
综合功率 |
681.03W |
696.3W |
目前,BC 2.0(TBC)量产组件的正面功率尚未突破655W,双面率水平实际低于70%;而TOPCon 2.0同期功率在645W,双面率可进一步提高达85%及以上,这里以相对保守的82%作为参考值计算。基于综合功率公式,BC 2.0的综合功率与TOPCon 2.0基本持平。
表二:2.0产品综合功率对标
|
BC2.0 |
TOPCon2.0 |
正面功率 |
655W |
645W |
双面率 |
70% |
82% |
背面功率 |
61.8W |
71.4W |
综合功率 |
716.8W |
716.4W |
综上,在1.0时代,TOPCon组件已全面超越同代BC组件;而在2.0时代,TOPCon 2.0与BC 2.0在综合功率整体相当。
而据近期晶科投资交流会的信息披露,TOPCon技术还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预估未来TOPCon和BC效率差异可缩小至0.2%以内,双面率则将高于BC 10%-20%,同时TOPCon生产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因此,TOPCon将继续保持综合领先优势。
在对比综合功率后,进一步关注一个关键因素——客户购买单价。
通过实证数据模拟客户成本。假设客户分别购买一块BC2.0 655W组件和TOPCon 2.0 645W组件,二者综合功率相当。
然而,BC 2.0组件的单块购买成本却比TOPCon 2.0高出9%-16%。若以100MW电站来模拟计算,采购BC2.0组件要比TOPCon2.0多花费550万至1007万。
表三:2.0产品采购成本对标
|
TOPCon2.0 |
BC2.0 |
正面功率(W) |
645 |
655 |
双面率 |
82% |
70% |
背面功率(W) |
71.4 |
61.9 |
综合功率(W) |
716.4 |
716.9 |
每瓦单价(元/W) |
0.7 |
0.75-0.8 |
客户付出每块组件成本(元/块) |
451.5 |
491.3-524 |
客户付出每块组件总价差(元/块) |
|
39.8-72.5 |
客户付出每块组件总价差比例 |
|
9%-16% |
100MW客户付出总成本(元/100MW) |
6302万 |
6852-7309万 |
100MW客户付出总成本差(元/100MW) |
|
550-1007万 |
同样的综合功率,客户支付了更高的采购成本,那投入实际应用后最关键的发电能力又当如何?
众所周知,在双面场景下,除了高双面率带来的背面发电增益外,TOPCon在低辐照和紫外衰减方面的表现同样突出。
低辐照环境下,TOPCon相较BC可提升约1%的发电量,且在辐照较低的二、三类地区,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1%;紫外衰减是影响组件首年衰减的关键因素,BC的紫外衰减比TOPCon高1.5%-2%,相当于发电量损失1.5%-2%。
归一多重影响因素后看两者的单瓦发电能力,TOPCon发电量比BC高约2%-3%,这个结论得到了以国家光储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为权威代表的实证验证。
至此,结论不言而喻:在双面场景下,无论从综合功率,还是客户实际支付的成本,还是单瓦综合发电性能来看,BC产品似乎都未能领先。客户为购买BC产品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实际上是性价比上的“隐形亏损”。
在这场技术与成本的较量中,TOPCon凭借显著的综合优势脱颖而出,产业化现实决定了其未来持续领先。
原文标题 : 同等综合功率下测算,买BC会“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