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家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宝馨科技和华东重机相继对外发布了重大诉讼公告,合计涉案金额超7.7亿元。这一连串的法律纠纷,也暴露出光伏行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所潜藏的隐忧。
4月27日,光伏跨界者宝馨科技(002514)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来自安徽省蚌埠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材料。
安徽省蚌埠市法院受理了安徽大禹实业集团对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安徽宝馨光能科技的诉讼,案号为(2024)皖03民初52号;鄂尔多斯市法院受理了鄂托克旗诚园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的诉讼,同时涉及多位个人被告,案号为(2025)内06民初28号。这两起案件涉及的总金额达到4.7亿元。
两日前,另一光伏跨界者华东重机于4月25日公告称,其子公司华东光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因合同纠纷,已向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被受理。该纠纷涉及与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两家子公司的设备购销合同,涉案金额达3.06亿元。
据悉,双方于2023年5月签署的合同总金额为5.88046亿元,徐州光能已支付大部分款项,但被告方迟延交付且设备未达标,经整改和鉴定后仍不符合合同约定。徐州光能请求法院判令三被告支付违约金及经济损失、继续履行合同并整改设备、承担诉讼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华东重机曾在3月10日公告,其下属子公司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徐州分公司近期因设备买卖合同与维修纠纷,被捷佳伟创及其子公司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常州捷佳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涉及四项案件,总金额达2.08亿元。此次诉讼或与子公司光伏业务合同纠纷相关,目前由多地法院分别受理。
华东重机的光伏子公司近期被捷佳系企业提起诉讼,随后该子公司又反诉捷佳系存在违约行为。与此同时,宝馨科技也面临诉讼,被要求支付股权回购款及违约金。上述相关诉讼案件的总金额高达9.84亿元。
实际上,在2022至2023年的光伏行业扩产热潮中,地方政府通过注资、税收优惠吸引企业落地项目。然而,随着产业链价格急剧下滑,特别是TOPCon电池片价格从峰值下跌超过50%,部分跨界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导致项目频繁烂尾,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
从技术路线看,异质结(HJT)技术尽管具备显著优势,但因高昂的成本和设备投资,其市场份额正受到TOPCon技术的挤压。宝馨科技的HJT项目已陷入停滞状态,而华东重机在TOPCon业务上也因价格战而面临亏损。这也反映出二三线企业在技术迭代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从财务与诉讼风险上看,宝馨科技面临高额诉讼风险,累计诉讼金额超10亿元,2024年新增123笔仲裁,导致其流动性危机进一步加剧。而华东重机的光伏业务拖累了扣非利润,尽管GPU芯片业务有所增长,但规模有限,未来需审慎平衡多元化发展带来的风险。
这两起诉讼纠纷的案件,既反映了跨界企业在激进扩张策略下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成为光伏行业产能出清阶段的典型案例。光伏跨界玩家若缺乏核心技术、资金实力与市场预判能力,极易在行业周期波动中陷入困境。对于宝馨科技与华东重机而言,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风险控制,将成为其穿越周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