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再挥反倾销大棒!中国光伏产品遭突袭调查

新能荟
关注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土耳其再挥贸易大棒!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新一轮反倾销调查,37天紧急应诉倒计时已启动。这场以小见大的攻防战,中国企业该如何突围?

土耳其突袭!中国光伏遭重拳调查

5月25日,土耳其贸易部通过官方公报正式宣布,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次调查涉及的具体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海关编码8544.42.90.00.11和8544.60.10.00.11)、其他类型导体的接线盒(编码8544.60.90.00.00)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海关特别强调这些HS编码仅供参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实际调查范围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调查的法律依据是土耳其《进口不公平竞争预防公报》,启动调查的原因是土耳其国内产业提出了正式申诉,且土方评估认为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存在倾销行为和实质性损害。根据调查程序,土耳其将在调查期内重点审查2022-2024年的相关贸易数据,其中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更长,涵盖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公报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生效。调查的重点则是中国产品在土耳其市场的进口量变化及其对本土产业的影响。

数据揭示中国产品市场冲击

土耳其调查机关提供了详细的证据材料来支持其指控。据其提供的申诉材料指出,在2022-2024年调查期内,中国产光伏接线盒在土耳其市场的进口量(包括绝对数量和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土方认为,这些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对本土产品价格形成了压制。

土耳其方面表示,由于大量中国廉价产品的涌入,本土制造商在多个关键经济指标上都遭受冲击:包括产量下降、国内销量减少、盈利能力恶化、库存水平上升、就业规模缩减以及产能利用率降低等。这些数据构成了土耳其认定"实质性损害"的核心依据。在调查过程中,土耳其可能采用特殊方法确定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包括可能参照其他市场经济第三国的价格水平。

光伏贸易格局面临挑战

本次土耳其反倾销调查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地保护主义抬头的重要信号,早在2017年,土耳其就曾经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为期五年,如今故技重施,在目前中西方贸易战的背景下,其影响将远超单一产品范畴。从行业层面来看,调查呈现出三个值得警惕的演变趋势:

首先,贸易摩擦正在向光伏产业链纵深发展。继组件、电池片之后,接线盒等关键辅材成为新的打击目标。这种"掐脖子"式的精准打击,暴露出海外竞争对手试图通过控制产业链关键环节来制约中国光伏出口的战略意图。据统计,接线盒虽仅占组件成本的3-5%,但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光伏系统的可靠性。

其次,调查方法论呈现明显的"武器化"倾向。土耳其采用的33个月超长损害调查期、37天极端应诉期限等做法,实际上构成了非关税壁垒。更值得警惕的是,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可能被其他国家效仿,形成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制度性歧视。

第三,本次调查可能产生显著的"涟漪效应"。作为新兴光伏市场的重要代表,土耳其的做法可能影响中东、北非等地区的跟风效仿。据行业调研显示,已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在密切观望本案进展,酝酿类似的贸易救济措施。

中企必须立即行动

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光伏产业需要构建系统性的应对体系,在战略层面,应当加快推动"三个转型":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型、从单一出口向全球产能布局转型。龙头企业可考虑在海外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实现"销地产"的全球化布局。

在战术层面,建议建立"三位一体"的防御机制: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贸易救济预警平台,重点企业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专业机构提供法律技术支持。特别要重视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政策动向,做到早预警、早应对。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才能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掌握主动权。

结语:

贸易战的硝烟已经升起,接线盒虽小,确实中欧贸易关系的一个缩影,唯有积极应战、主动求变,方能在全球绿色能源竞赛中赢得未来。来源:XW

       原文标题 : 土耳其再挥反倾销大棒!中国光伏产品遭突袭调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