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惊雷!某能源企业原董事长一审获刑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5月12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

经审理查明,2019年至2024年间,李海瑜利用其担任国家电投集团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及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接、资金结算、人事调整等事项中为他人谋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5233万余元。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500万元,涉案赃款赃物全部没收。

李海瑜案发后主动交代大部分未被掌握的犯罪事实,积极退赃并认罪悔罪,法院据此从轻处罚。此案暴露出国有企业关键岗位权力监督的漏洞,引发对新能源领域项目招投标及资金管理的广泛关注。

资料显示,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二级子公司,注册资本5.54亿元,总部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公司定位为清洁能源集成服务商,业务涵盖研发设计、工程承包、项目开发与运维等全产业链,拥有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调试特级等资质,累计投产项目总容量超7000万千瓦,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海外多国。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技术积累深厚,尤其在风电领域牵头成立电力气象联合实验室,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御风系统”,实现风资源评估与场站控制优化。2025年1月,公司申请的“浮式光伏平台”专利获批,该技术通过柔性膜缓冲波浪能量并优化组件冷却,可提升光伏发电效率,适用于水面资源丰富的区域。

近年来,上海能源科技加速光伏业务扩张。除浮式光伏专利外,2024年10月启动山西垣曲毛家湾风电场及桑池光伏电站智慧场站改造项目,投资建设智能巡检、安防及能效分析系统,推动场站智能化升级。该项目装机容量合计300MW(风电200MW+光伏100MW),旨在通过AI与物联网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公司凭借技术积累与央企背景,在光伏创新与项目拓展中保持竞争力,但行业周期性调整及内部治理优化仍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上海能源科技需在技术转化效率与合规管理间寻求平衡,以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