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亿晶光电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持有的公司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若本次司法拍卖成功,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25年5月13日,亿晶光电公告称,唯之能源所持5469万股已被司法划扣,接盘方为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当时,唯之能源持股比例由21.52%降至16.90%,依然持有2亿股亿晶光电股份,还是亿晶光电的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连续减少后,唯之能源也要失去亿晶光电的控制权了,这也让曾被称为“A股光伏第一股”的亿晶光电,未来再次充满变数。
几度沉浮的亿晶光电
资料显示,亿晶光电成立于2003年,2011年通过借壳海通集团在A股上市,被称为“A股光伏组件第一股”(当时无锡尚德、晶澳科技等光伏企业均在美股上市)。
上市后的亿晶光电很快就遭遇了光伏寒冬,导致其创始人荀建华背负巨额债务,最终在2019年,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勤诚达投资(后更名为“唯之能源”),通过受让荀建华股份,成为亿晶光电第一大股东,公司实控人也变更为勤诚达创始人古耀明。
据悉,当时勤诚达投资是想将房地产业务注入亿晶光电实现借壳上市,但最终未能成行,欠缺光伏行业经验的古耀明家族,也没有抓住2020年全球光伏产业逆势上涨的良机。
2019年至2021年,亿晶光电分别亏损3.03亿元、6.52亿元、6.03亿元,累计亏损超过15.5亿元。
2022年,亿晶光电挖来了光伏资深高管唐骏担任公司总经理,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0.68亿元。这也是近十年间亿晶光电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幸福的时光总是飞快流逝。2024年4月1日,亿晶光电宣布唐骏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战略发展与ESG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亿晶光电再次陷入泥潭。
2024年,亿晶光电实现营收34.78亿元,同比下降57.07%;归母净利润亏损20.90亿元,由盈转亏(2023年盈利6759万元),同比下滑3192.48%。
2025年一季度,亿晶光电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下降39.5%;归母净利润亏损5314.27万元,亏损有所收窄。同时在一季报中,亿晶光电还宣布其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处于停产阶段。
此外,截至1月25日公告,亿晶光电担保总额为26.91亿元人民币,担保总额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106.59%。
股权两度流拍
亿晶光电问题缠身,控股股东唯之能源也不遑多让。
信息显示,唯之能源对外提供担保导致的债务违约涉及诉讼共7起,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9.69亿元。
2025年2月13日和4月2日,唯之能源持有的亿晶光电5469万股股权,两次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拍卖,均因无人出价流拍。
最终被司法划扣至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唯之能源持有亿晶光电股权比例因此由21.52%降至16.90%。
或将迎来国资入主
2025年1月8日,亿晶光电发布公告称,刘强辞去董事长、非独立董事等职务;孙铁囤辞去非独立董事等职务;张婷辞去非独立董事等职务。又迅速审核通过戴苏河、赵争良及霍智义三名具有呼和浩特国资背景的人士为董事。
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这三人中会有一人会被选举为董事长,从而让呼和浩特国资正式入主亿晶光电。
但在2025年4月13日的选举中,陈江明当选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一人兼任多个职务。呼和浩特国资并未如市场预料中正式入主亿晶光电。
本次,拍卖唯之能源持有的亿晶光电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正式决定亿晶光电最后的归属,呼和浩特国资是否会通过拍卖形式拿下亿晶光电控股权呢?维科网光伏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