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投资14亿!又一光伏企业大扩产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6月28日,凯盛新能(600876.SH)宣布控股子公司自贡新能源将投资13.99亿元,在四川自贡沿滩工业园区新建2000吨/日光伏组件超薄封装材料项目。

项目计划配套8条超薄封装材料生产线,建设周期12个月,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达17.53亿元,税后利润8568万元,投资回收期约8.63年。公司及股东自贡金马产业将同比例增资5亿元,专项支持项目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在光伏玻璃价格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凯盛新能通过提升大吨位产能规模以降低单位成本。公告还指出,新产线采用了先进工艺,契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壁垒。

高管团队震荡,一年内8人次职务变动

本次战略扩张恰逢管理层密集调整。

2024年12月,公司经历高层“换血”:非执行董事张冲、孙仕忠、潘锦功因工作调整集体离任;副总裁杨伯民、殷新建同期卸职。其中,56岁的殷新建作为技术骨干,2023年以96万元年薪位列高管薪酬榜第二,其离职引发市场关注。

随后,陈鹏接任公司常务副总裁一职。公开资料显示,陈鹏曾任耀华玻璃常务副总,在玻璃行业生产管理领域资历深厚。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凯盛新能高管变动达8人次,频繁的人事调整折射出公司转型的压力。

背靠国资平台,光伏玻璃营收占比98%

资料显示,凯盛新能前身为洛阳玻璃,于1995年在A股上市,现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新能源材料核心平台。

公司总部位于河南洛阳,主营业务聚焦光伏玻璃(占比98.51%)及薄膜电池技术,其产能分布于安徽、四川等地。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光伏玻璃在产产能已达到约4550吨/日,稳居行业第二梯队。

近年来,凯盛新能加速整合中国建材体系内部资源,自2022年起,受托管理包括碲化镉(成都中建材)和铜铟镓硒(凯盛光伏)等在内的薄膜电池资产,为后续技术协同铺路。

业绩亏损扩大 现金流承压谋突围

在业绩方面, 2024年,凯盛新能全年营收45.94亿元,净亏损6.10亿元。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7.98%,降至8.92亿元;归母净亏损1.25亿元,同比进一步扩大;毛利率更是骤降至-13.44%,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6个百分点。同时,该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3亿元,同比恶化了2.25亿元。

行业分析指出,凯盛新能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光伏玻璃价格的大幅下跌。2025年第一季度,主流2mm镀膜玻璃的均价仅为12.6元/平方米,同比下滑了23%。然而,自今年3月起,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玻璃价格环比上涨5%,使得公司毛利率较2024年第四季度回升了16.9个百分点,释放出市场可能已触底的积极信号。

逆周期投资 押注技术升级与成本重构

此次14亿是凯盛新能扩产的关键落子:2000吨/日大窑炉较传统小窑炉能耗降低30%,单位成本可压缩20%,契合了光伏组件薄片化的发展趋势。

在行业层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突破500GW,双玻组件的渗透率将达到60%,超薄封装玻璃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凯盛新能依托中建材供应链优势,若能通过新产线成功突破成本瓶颈,有望抢占市场份额并修复盈利能力。

尽管面临巨额亏损,凯盛新能仍豪掷14亿进行扩产,这一“逆周期赌注”凸显了光伏玻璃行业的严酷生存法则:无规模不生存,无成本不竞争。

新产线计划于2026年投产,能否扭转局势,关键在于成本管控和行业的出清速度。而高管团队更迭后的战略执行力,将是这场豪赌的最大变量。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