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新能”)正式启动申购,以3.18元/股的发行价成为今年以来A股发行价最低的新股。
此次IPO计划发行49.6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58亿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则募资总额将达到181亿元。这也标志着国内最大新能源央企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7月8日,华电新能正式公布新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5637%。作为今年A股募资规模最大的新能源IPO之一,其1149万户有效申购、3892亿股申购总量的火爆场景,折射出市场对清洁能源龙头的强烈关注。
IPO闯关 央企新能源航母启航
实际上,华电新能的上市之路堪称一波三折。
其前身华电福新早在2012年便已在港股市场上市,其后因估值持续低迷于2020年退市。同年,中国华电集团启动新能源资产重组,将旗下2000万千瓦级风光电资产注入华电新能,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3月,公司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300亿元;2025年3月,募资规模缩减至180亿元并提交注册,最终于5月16日获证监会批复。7月2日启动路演,7月7日正式申购,这一进程彰显央企整合资源的效率与决心。
本次IPO募资用途聚焦风光项目,计划投入的15.17GW项目总投资高达804.46亿元,资金缺口部分则需通过自筹方式解决。
目前,作为华电集团旗下唯一新能源整合平台,华电新能已形成“风光核储氢”全产业链布局,实际控制人华电集团持股比例高达83.43%。
装机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底,华电新能控股的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已达6862万千瓦,包括风电3202万千瓦(市占率超6%)和太阳能发电3659万千瓦(市占率超4%),规模稳居国内新能源企业首位。这一体量已超越龙源电力、三峡能源等老牌对手,堪称新能源领域的“国家队旗舰”。
投资800亿建15.17GW新能源项目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华电新能的光伏业务正全速推进。
2025年5月9日,公司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开工建设中咱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这是四川省目前在建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工程。
电站选址于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约2.5万亩,计划部署218万块光伏组件,预计总投资将超过50亿元。项目创新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实现发电与牧业协同,预计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达2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2万吨。
这只是华电新能光伏版图的一个缩影。2024年,公司已规划总投资804.46亿元,用于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516.55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其中光伏项目占比约40%。从新疆天山北麓戈壁到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多个超大型光伏基地正在崛起,新疆61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更成为全国首个“沙戈荒”外送通道示范工程。
2024年净利88亿 一季度达29.22亿
业绩方面,2022-2024年,华电新能营收从246.73亿元升至339.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6%。然而,利润方面明显承压,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8.2%至88.31亿元,主要归因于弃光率上升至7.9%、市场化交易电价下降以及补贴退坡。
进入2025年,公司开局呈现回暖趋势,一季度营收96.28亿元,同比增长16.19%;净利润增长了5.89%,至29.22亿元,释放出企稳信号。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309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428.7亿元,其中90%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款,回款周期长达1至3年。加之高达73.1%的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的资金压力明显加大。
总而言之,华电新能手握超过130GW的清洁能源基地储备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末实现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大关。此次通过IPO募集的180亿元资金,将被视为其巩固在风光发电领域双龙头地位的坚实后盾。
在资本与产业交织的新能源赛道上,这艘千亿级航母的航向,将深刻影响中国能源转型的浪潮。(光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