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调宣布斥资80亿元跨界光伏赛道,而今光伏业务全面停产并面临巨额赔偿,光伏跨界者棒杰股份成为今年以来又一家在光伏产业洗牌潮中黯然退场的A股上市公司。
7月15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终止总投资约80亿元的江山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并向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支付1500万元赔偿款。这一决定标志着其在光伏领域的激进转型最终以沉重的代价收场。
高额赔偿与资产清退
根据最新公告,棒杰股份正式终止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16GW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并与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解除协议》。
协议核心条款明确指出,棒杰股份需承担1500万元的损失赔偿,支付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0日,逾期将按日利率万分之五加收违约金;同时,公司需立即停止使用开发区提供的土地及厂房,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资产清退,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资产所有权。
该项目自2023年5月启动,原计划总投资8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分两个阶段实施,但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已实际停工,此次终止标志着棒杰股份的光伏战略全面终止。
跨界光伏兴衰史:从豪赌到溃败
资料显示,棒杰股份原主营无缝服装业务,2023年高调进军光伏领域。然而,短短三年内,其光伏业务遭遇重创。
2023年11月,因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将原计划一期16GW电池片产能缩减至8GW,并提前建设硅片切片项目。
子公司扬州棒杰2023年9月投产,2024年4月达产能高峰,但随后因全行业价格暴跌,于2025年3月1日起全面停产,至今未复工。
尽管公司声称其N型TOPCon电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却仍未能抵御行业产能过剩的冲击,2024年行业亏损面扩大至80%以上。
业绩续亏:上半年预亏1.2亿-1.8亿
光伏业务拖累下,棒杰股份正深陷债务与亏损的泥潭。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11.06亿元,同比增长44.83%;但净利润亏损6.7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8843.1万元相比亏损显著扩大。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亏损1.2亿至1.8亿元,已连续两年亏损,且亏损同比有所恶化。
公司表示,主要亏损原因在于光伏板块的高额设备折旧、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加之债务违约导致的计提损失。若下半年光伏债务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棒杰股份2025年末的净资产或将转为负数,从而触发退市风险警示(*ST)。
此外,公司于今年6月初公告称,控股股东陶建伟等人正筹划股权转让事宜,公司实际控制权或将易主。
战略急转:回归服装主业
面对光伏业务的溃败,棒杰股份宣布重新聚焦无缝服装业务。
据2024年年报显示,无缝服装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贡献了超过70%的营收,而光伏板块的收入占比已降至不足30%,并且持续萎缩。
此外,光伏子公司扬州棒杰已停产,遗留下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的债务逾期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跨界进入光伏领域三年间,棒杰股份已经消耗了大量资金,如今回归主业不仅需重建供应链与市场渠道,还面临着已错失市场窗口期的风险。
不得不说,棒杰股份的遭遇反映了当前光伏产业洗牌的残酷现实。据行业统计,2023-2025年已有17家跨界企业宣布退出光伏制造,棒杰股份的80亿投资终止是迄今金额最大的失败案例之一。
三年间战略摇摆不定,导致服装业务投资匮乏,而光伏项目遗留的债务窟窿,将成为新股东接手后的首要难题。这场豪赌的最终代价,或将远超1500万元的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