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同信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新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电子信息、新能源、纳米、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主要领域。
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光伏产业中硅材料就是其中较具特点和典型的新材料。
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不断地呈现发展趋势,用途也不断向多种领域扩展。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如芳纶、聚苯硫醚、碳纤维等,虽然价格较贵,但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阻燃耐高温等领域仍被市场看好。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是当今新能源中较具典型意义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首次超过德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产量继续提高,达到了200万千瓦。近5年来,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年增长速度为1-3倍,商业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也从5年前的13%-14%提高到18%。
转型“先烈”的纪念碑
资金链断裂,熬不过金融危机;外行转型跟不上技术革新;重复建设低端竞争……
然而,“先锋”们的辉煌却无法掩盖“先烈”们血本无归的惨烈。
看到一个个转型“先锋”的高回报率,2006年后,光伏产业在浙江开始流行起来,原先从事机电、水泥、化工、造纸、印染、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民企纷纷投入新产业。很快,整条光伏产业链多晶体硅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的五个环节都有了民企身影。并形成了以拉硅棒、切硅片为主产的嘉善、衢州集聚区,以晶硅炉为主的绍兴集聚区,以光伏产业配件为主的杭州、临安集聚区。全省光伏企业数量从几年前的60家到现在160家以上。
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奈间成为“先烈”。
原先从事的经编产业年产值2亿多元,董事长章宝阳赶上了光伏潮流,2006年6月组建“太阳谷”,短短2年,销售额已是原产业2倍。当地不少企业在其带动下也蠢蠢欲动。
然而那场著名的金融危机让这些企业猝不及防。“因国内光伏产品95%出口欧美,而金融危机中欧美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国内市场又尚未兴起,订单似乎一夜之间就没了”。企业主们急得团团转。在海宁,一些光伏企业原本每月有50吨左右的外销,但在前年10月,一张订单都没有。
但这个时候的章宝阳还是信心满满,“太阳谷”离纳斯达克上市已不远了!美国一投行已签下合同愿意投资,上市流程也已走到审计这步。只要能上市,挺过危机不成问题。因此,尽管眼前形势不容乐观,章宝阳依然加大投入,“太阳谷”第二条生产线就在危机下进入设备调试。
不幸的是,沉重打击袭来:去年5月,为他们上市搭梯的美国投行突然倒闭了。没了梯子,上市突然变得遥遥无期。
这还不是致命的。进入这个行业后才发现,该产业技术更新速度让人史料未及。“2006年电池转换率达16%就很不错了,2年后,18%的已遍地都是了。”章宝阳说,一条生产线动辄就要砸下五六千万元。除非暴利,否则完全没办法靠自己翻身。而此时的太阳能行业暴利时期已过去,产业链的天平失衡了。
更糟的还在后头。前年9月,多晶硅原料价格大概320万元/吨,电池片利润也很诱人。当时看着生意好,囤了不少高价多晶硅,谁料去年原料跌到40万元/吨左右。在多重重压下,成立仅3年的“太阳谷”在经济环境即将好转、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倒在了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