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污染门”系列报道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在此次污染事件发生前,环保部门今年4月曾对晶科的环保设施进行过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公司雨污分离系统仍不完善。“按照规范,雨水管道水流会排入周围河道,而污水管道则纳入污水管网。一旦雨污分离不彻底,就会导致雨水管道中混入污水排入河流。”陈洪明说。

  “检查结束后,当时就向工厂发出了整改通知。”陈洪明说,但截至目前,该工厂并未整改完成,现在将再次对其环保设备进行排查,要求其全面整改。

  而令村民担心的,还有河水污染带来的潜在危害。一些村民表示,村里稻田的浇灌,依赖的都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河道。如果河水被污染,意味着这些稻子的安全也无法保证。“有村民上街卖菜,顾客一听说是红晓村的,连菜都不敢买了。”一位村民说。

  (二)晶科海宁“意外”污染事件的背后

  9月19日下午3时,遭浙江海宁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以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公开致歉。

  不过,当天,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坚称,此前发生的河道污染事故“是个意外”,晶科的固体废料堆放与村民得癌症“没有任何关系”,而“造谣晶科污染导致村民患癌症的肇事者”已经被抓。

  但此次“谣言”,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而这也许只是浙江“光伏大跃进”诸多隐忧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企业“先投产后环评”的例子并不鲜见。

  意外的收获

  “谣言”过后,晶科的污染却是不争事实。

  此次事件的开端是,9月15日晚,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多名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位于该村的晶科能源海宁工厂讨要说法。

  9月17日,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执行不力。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晶科能源,注册资金2.9亿美元,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太阳能下游产品生产商,主要生产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已于2010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1年第二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5亿美元。晶科能源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西上饶和浙江海宁。而海宁基地的前身,是浙江太阳谷能源,2009年才被晶科收购。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